科技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业 界/ 互联网/ 行 业/ 通 信/ 数 码/ 手 机/ 平 板/ 笔记本/ 相 机
当前位置:科技 > 快讯 >

网络舆论、网络暴力为何来势汹汹?

网络舆论、网络暴力为何来势汹汹?
2021-11-25 20:55:27 来源:财讯网

文/明叔杂谈

【编者按:今天的中国,在很多热点事件中,网络舆论汹涌,网络暴力时有发生。今天转发一篇从心理学方面对这个话题进行分析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本文已获得作者木子老师授权。】

这几天,司马南再次成为网红。因为他,联想、柳传志、杨元庆深陷舆论漩涡。也因为他,网络掀起了轩然大波,众多媒体与网络、自媒体大V纷纷站队、加入辩论的阵营。

网络舆论,以及伴随产生的网络暴力可谓是波涛汹涌。

(支持司马南、反对为联想辩护的留言之一)

本文不议论具体事件的孰是孰非,只是想就网络媒体的这种疾风骤雨式的舆论现象谈几点粗略的看法。

为何网络舆论与网络暴力为何来势汹汹?

一、年轻群体

如今,网络化已经全面渗透进工作、学、生活,网络台成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主战场”。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一些网络大V动辄拥有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粉丝,可以影响相当规模的一群人。比如司马南,在哔哩哔哩上的粉丝就超过了190万。

哔哩哔哩,简称B站,它的用户群体多在18-35岁,新用户均年龄20岁左右(数据来源:bilibili网站)。可见,年轻人是B站的主力军,其中包括相当一部分大学生。

这个年龄段按照发展心理学的人生阶段划分属于成年初期,其特点是:自我意识成熟、自我同一确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形成并逐渐稳定,心理表现出两极,思维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后期创造思维表现十分突出。因此,该群体非常关注时事,愿意表达意见,想积极参与社会事务,表现出非常高的热情和憧憬。

相对于社会群体,年轻人在价值观上并不成熟,情绪也易冲动,因为负责理思考的大脑前额叶皮质需要到25岁左右才完全成熟。而相对于“四十而不惑”的中年阶段,以及之后的老年阶段,成年初期的人往往更单纯、更表面化、更自我,更易偏激,对于具体的事件,不能更全面、更深刻、更多维度地去看待。

我们可以看到,当以涉世未深、人生阅历欠缺的年轻人为主的群体遇到网络意见领袖时,往往很容易被带动情绪,形成一股浪潮,并可能表现出冲动的行为。这在历史上已有不少事件可以为证。

当意见领袖个人的修养、素质、责任感较高时,年轻人能够得到相对理的引导;而当意见领袖在这些方面存在瑕疵甚至问题时,年轻人则容易被操控,易受不良情绪的感染和鼓动,从而成为“棋子”,助推网络舆情向着群体极化的方向发展。他们对意见领袖越是推崇和信奉,就越容易发生舆论发酵、白炽化的情况。

信奉司马南的粉丝,都坚定地支持司马南,这样才形成一股舆论“围剿”联想,同时也引发更大的群体参与讨论与争议。

在司马南质疑联想事件中,舆论并没有一边倒,而且主流声音、理的网络大V并不赞同司马南,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在这些“声音”的下方,充斥着维护司马南的年轻群体,他们激动、愤怒、怀疑、口出恶言,以此来证明自己观念的“正确”。

也许意见领袖未必都有错,但年轻人认定一件事就一根筋、不再接纳别的观点(看也不看就加以否定)、还用语言暴力的方式予以对抗,甚至发展成一项运动,就是个值得警惕的事情了。

正因为年轻人的这个特点,网络大V在公共场合发声应该小心谨慎,必须考虑到自己言论对各方的影响。涉及到对某个事件的评论,除了要有逻辑的严密、要有基于事实的充分论证外,网络大V自身是否具有相对理的价值观、历史观、哲学观也非常重要。

二、群体极化

如今的网络已经社群化,同一社群的人往往具有很强的粘合。在一个社群里,就很容易出现群体极化的现象。

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得到加强,使得一种观点和态度从原来的均水向着支配的地位发展。

群体极化在决策方面有一个特殊的表现,就是“冒险转移”。当人们独自进行决策时,往往比较保守,愿意冒的风险较小,而倾向于选择成功可能较大的行为。如果经由群体共同决策后,最后的决策则会比个人表现出更大的冒险,或滑向另一个极端。

出版了《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的法国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创始人勒庞认为,人群集体时的行为本质上不同于人的个体行为。“孤立的他可能是个有教养的人,但在群体中他却变成了野蛮人——即一个行为受本能支配的动物。”

他认为,个体的意识个淹没在群众心理之中,群体心理诱发出情绪,意识形态通过情绪感染得到传播。一旦被广泛传播,意识形态就渗透到群体中个体的心理层次,使个体丧失批判能力,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群体的行为是一致、情绪和非理智的。

网络舆情中就存在着大量群体极化现象,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网络暴力的泛滥:最初是少数人对某一事件发表煽动或蛊惑言论,随后逐渐发展为群体的情绪宣泄。当个体的情绪失控发展为群体的非理的时候,整个网络便充斥着非理的声音和情绪,由“个人的狂欢”变为一场“群体的狂欢”。

群体成员狂热的情绪导致不同意见很难被接受,个人的自我意识也会在群体讨论中逐渐迷失。同时,大家的一致行动很容易给违背道德底线、法律法规的行为披上“合法”外衣,在“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中一呼百应,群情激奋,使群体极化演化为网络暴力行为。

再加上网络匿名化、去个化的特点,“网络暴民们”便肆无忌惮地通过恶毒言语、图片、视频、人肉搜索等工具,用谩骂、诽谤、打压、羞辱的方式给与他们观念不一致的人进行精神上和名誉上的损害。

而为了避免被排挤、被报复、被群体攻击和伤害,少数理的“反对者”在巨大的非理舆论压力面前,也往往保持沉默,印证所谓“沉默螺旋效应”(在群体中人们没有看见自己赞同的观点,或者赞同的观点没有多少人支持,甚至遭受不少人的抨击、挑战,那么人们将选择保持沉默不发表自己的观点。)

网络暴力行为的危害是巨大的,会给无辜或罪不至此的受害者造成不可估量的身心伤害,也给社会造成不良风气和舆论环境。同时,非理的“加害者”群体最终会在某一天接受相应的来自现实的教训和惩罚,亦无助于其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三、信息同质化

生活在互联网年代我们既享受到了科技的便利与好处,也尝到了它的束缚和限制。在信息爆炸、泛滥成灾的当下,大数据、计算机算法根据受众的浏览惯、兴趣爱好和现实需求,可以个化、有针对地推送个体“需要”的内容,从而帮助个体删繁就简,高效地锁定“目标”、满足需求、实现任务。

更重要的是,个体也往往倾向于选择跟自己观点、立场、情绪相似的信息,排斥跟自己观点、立场、情绪相反的信息。

正因如此,个体由于阅读内容的相似和同质化倾向,如果不主动加以调整,不主动进行多样化检索和学,则很容易只接触与自己观点、态度一致的信息,久而久之,就如一只“蚕”,困在了信息的“茧房”中。

“信息茧房”会给身心健康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它会使信息面临失衡,阻碍个人获取更丰富、更全面的认知,也阻碍思想的交流与交锋。在“信息茧房”下,个人视野容易窄化,思维容易固化,在看待网络中的社会问题或热点事件时,难以更客观、全面、理

个体如果缺乏辨别力和高的品味和需求,往往容易被低俗的、猎奇的、神秘的、享乐的、情绪煽动的、观点偏激信息所裹挟,而对于真正的思考、枯燥的、理的、有难度的内容予以排斥和抗拒。一些年轻群体甚至变得无心学,还易成为“键盘侠”。

所以,在网络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看似我们有无数的选择、自由的空间,但若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成熟完善的信息选择和加工能力,也没有培养出较高的素养和品味的话,很容易剑走偏锋,在群体中变得盲从、迷失自我,成为群体极化的帮凶和参与者,在传播谣言、进行人身攻击、对他人带来伤害的事件中扮演并不光彩的角色。

四、认知偏差

同样一件事,有人这样看,有人那样看。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结论。不一定非得谁对谁错,只是立场与角度不同。所以,社会需要集思广益,容纳很多不同的声音和观点,需要有包容

然而,如果观点中夹带情绪和非理,夹带攻击与伤害,从而给个人和社会都造成巨大的危害的话,这就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更何况,很多时候,人们在某件事的认知上还存在高下之分。否则,内行与外行、专家与普通人、阅历丰富的老人与初出茅庐的新人,有何不同呢?为什么大家要去受教育呢?为什么需要不停地学呢?

横向比,有认知上的差异;纵向比,也有个体认知上的发展曲线。

更重要的是,在认知这件事上,个体还存在着偏差的现象。认知偏差包括归因偏差、对应偏差、遗漏偏差、证实偏差等等,原因有首因效应、刻板印象、锚定效应、信息搜索策略、认知闭合需要、认知功能失调等等。

据美国心理治疗大师阿伦·贝克的认知构造转化疗法,抑郁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认知偏差,通过改变这部分群体的认知偏差,可以大大改善他们的症状,使他们心理变得更为健康。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也总结了日常情绪困扰的11种不合理信念,后被学者简化、概括为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以及糟糕至极等特征。

有一个重要的认知是自我认知,对个人的影响很大,直接决定个体如何评价、看待自己,如何进行选择和判断,如何对他人进行对比和评估。

关于这点,有个著名的心理现象,称为“达克效应”。美国有两位心理学者戴维·邓宁和贾斯丁·克鲁格,做了四项实证研究,发现:

——对事物认识不足、能力欠缺的人往往高估自己,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的能力;

——能力强的人往往自我评价偏低,因为他们有错误共识效应(以为别人想的跟自己一样);

——低能力的人往往得出错误的结论、做出错误的选择,还要承受错误的结果,但是却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做出调整;

——低能力的人也不能从社会比较中发现自己的能力缺失。

(备注:这里的能力专指某一方面,针对某一个领域或某一项能力。)

这个研究中的自我认知也是一种典型的认知偏差。

在网络化时代,每当舆论发生时,就会卷入不同年龄、别、知识、能力、观念、信仰的人,人们除了在外在因素上保持不同,还有每个人的认知以及对自我认知的认知,都会影响其在网络的表现和行为。

一般来说,认知层次较高的人,往往更客观、理,也更谦虚,而认知能力相对较低的人,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也更容易情绪化、非理化,由于缺乏正确的判断、选择的能力而不自知,也常常容易失去自我控制,做出错误的行为,最终沦为暴力行为的主力军。

所以,网络时代,我们如何健全自己的思维,提升认知水,包括对自己的认知,对社会的判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如每个个体能更成熟地认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将能大大促进网络生态文明。

因为网络不是“拉帮结派”的地方,网络也不是可以随意“骂街”的地方。我们生活的互联网,如同水之于鱼,事关我们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指数。

打造一个理智、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人人有责。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关键词:

我国成功发射试验十一号卫星 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2021-11-25 08:35:47我国成功发射试验十一号卫星 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远望6号船护送高分三号02星顺利入轨 准确高效完成预定任务

2021-11-24 08:45:56远望6号船护送高分三号02星顺利入轨 准确高效完成预定任务

高分三号02星入列!装载两大“独家利器”

2021-11-23 09:09:46高分三号02星入列!装载两大“独家利器”

安徽建成5G基站超5万个 数量跃居全国中上水平

2021-11-22 11:21:19安徽建成5G基站超5万个 数量跃居全国中上水平

5G应用融合发展势在必行 赋能千行百业5G规模化应用进入新阶段

2021-11-19 09:05:205G应用融合发展势在必行 赋能千行百业5G规模化应用进入新阶段

“超长待机”月偏食19日登场 将持续上演3小时29分钟

2021-11-19 08:52:05“超长待机”月偏食19日登场 将持续上演3小时29分钟

相关新闻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