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超是德邦证券副总裁,这几年之间在孙超的带领下企业发展有序,作为一家综合类证券公司,德邦证券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不仅用户非常认可,在同行业之中也是堪称佼佼者,近期,孙超接受澎湃新闻的专访,针对当下券商投行业务的发展如何与注册制大背景下的各项要求相契合?展业中面临哪些发展“痛点”?解决之道又何在呢?这些疑问,做出了全方面阐述。
“随着新《证券法》的出台,国内信用类债券市场的发展等,目前券商投行业务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近日,德邦证券副总裁孙超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说。
“一方面,注册制大背景下,更加强调以信息披露为中心。但注册制并不意味着门槛降低和监管弱化。另一方面,随着债券市场参与主体和产品不断丰富,以及制度体系不断完善,银行间、发改委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基础规则,正在逐步实现大统一。”孙超表示。
那么,在国内资本市场生态渐变中,当下券商投行业务的发展如何与注册制大背景下的各项要求相契合?展业中面临哪些发展“痛点”?解决之道又何在呢?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全面分管德邦证券投行业务发展的孙超作出了详细阐述。
01
现阶段投行发展有三大痛点
孙超表示,随着注册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现阶段投行特别是中小投行,在发展中最主要的痛点有三个:一是投行自身业务的发展路径,如何及时满足市场、监管、投资者对投行业务发展的不同客观要求;二是如何切实做到“归位尽责”,成为资本市场的合格的“看门人”;三是国内多数投行在价值发现、资本定价、股权撮合交易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同时,不论是大型证券公司,亦或是中等规模投行,当下投行业务所面临的市场痛点,并没有本质区别。”孙超强调。
02
科技化手段是解决痛点的重要抓手
对于痛点问题的解决之道,孙超表示,科技化手段,是当下帮助投行解决自身发展痛点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就行业来说,投行是以人为核心的,在提高从业者执业质量等方面,科技化都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另一方面,投行业务的数据化是投行科技化的重要内容,数据化既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又可以将业务风险可视化并提高风险预警的自动化效率。
“客观地来讲,在行业层面,就证券公司各业务条线来讲,投行的科技化相较于经纪、资管、投研等业务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发展空间也更大。”孙超坦言。
03
投行业务要强化行业属性
展望未来,孙超说,虽然“地板价”揽活加剧恶性竞争现象有所缓解,业务同质化现象等问题也得到了更多重视,但问题的解决非一朝一夕。
因此,下一步的发展,要打造精品投行,两个能力必须强:一是行业能力,二是并购交易能力。因此,投行业务要强化行业属性,主动选择行业、深耕行业,做并购交易型投行。
以下为澎湃新闻对孙超的专访实录
澎湃新闻:当前,券商投行业务方面,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如何,是否正发生着一定程度的变化?哪些变化是你所关注的?
孙超:整体来看,两方面变化值得关注。
一方面,是新《证券法》的出台明确了证券发行注册制度,强调以信息披露为中心。不过,注册制并不意味着门槛降低、监管弱化。
当下,监管不断强调证券公司从事投行业务应归位尽责,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同时强化对中介机构的处罚力度,处罚范围也在逐步扩大,各中介机构特别是中小券商面将面临更大挑战。
另一方面,是近年来我国信用类债券市场快速发展,市场参与主体和产品不断丰富,制度体系不断完善,银行间、发改委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基础规则正在逐步实现大统一。
债券市场在服务国家战略、引导金融脱虚向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一带一路债、扶贫专项债、绿色债、碳中和债、乡村振兴债等均在不同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
总的来说,未来随着市场和监管的不断发展,券商等中介机构只有坚持差异化、特色化的路径才能取得持续发展。
澎湃新闻:目前,一些券商的债券承销费率仅为百万分之一,引发市场关注。你如何看待券商在一些业务上进行“地板价”揽活的现象?
孙超:这种低价揽活,很容易造成券商之间的恶性竞争。
具体而言,一方面,会给发行人尤其是优质发行人带来错觉。另一方面,则给债券执业质量带来了隐患,严重影响债券行业的健康发展。
不过,虽然部分券商确实会通过低价承销以提升业务规模和排名。但目前,交易商协会针对该现象已经着手进行了整治,如对相关券商进行处罚等,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
此外,近期中国证券协会发布了《公司债券承销报价内部约束指引》,旨在约束债券承销低价恶性竞争,并在新《证券公司公司债券业务执业能力评价办法(试行)》中增加“市场秩序维护情况”指标,相信这一现象能够得到一定改善。
澎湃新闻:在你看来,当下证券公司的投行业务发展中,面临哪些痛点?大型券商和中型券商投行业务所面临痛点,是否有一定区别?
孙超:当下,随着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证券公司投行业务,一方面面临自身如何适应重大变革的挑战,另一方面也迎来了自身发展面对市场挑战的重大历史机遇。
整体来看,在现阶段投行特别是中等规模投行在发展中面临的最主要痛点有三方面:
一是投行自身业务的发展路径如何与注册制大背景下资本市场各主体的要求相契合,及时满足市场、监管、投资者对投行业务发展的不同客观要求。
投行作为资本市场基础产品的设计者,特别是在“科技强国”的客观要求下,首要任务就是提高从业人员的科技辨识度,把真正的具有科技化水平的投资标的输送到资本市场中。
二是投行如何切实做到“归位尽责”,提升内控水平、提高执业质量,成为资本市场的合格的“看门人”。
三是国内多数投行在价值发现、资本定价、股权撮合交易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其中,无论大型证券公司还是中等规模投行,当下面临的市场痛点并没有本质区别。
澎湃新闻:对券商投行业务面临的痛点,你认为解决之道在哪里?大型券商和中型券商的路径是否相同?
孙超:总的来说,运用科技化手段,是当下帮助投行解决自身发展痛点的重要抓手。
首先,就行业来说,投行是以人为核心的,在如何管好人的行为、提升人的业务能力、强化内部风险控制、提高执业质量等方面,科技化都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同时,投行业务的数据化是投行科技化的重要抓手,通过科技手段将传统业务数据、尽调结果、申报材料、底稿内容、行业分析进行全面数字化处理,既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又可以通过对重要数据节点的自动化分析与比对,将业务风险可视化并提高风险预警的自动化效率。
不过,就投行科技化而言,客观来讲,大型投行在持续的科技投入、人才培育上的确是具有一定的传统优势。
但是,也应看到,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近年来运用科技手段特别是科技理念完成弯道超车的证券公司并不在少数,如目前一些科技投入较高的证券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传统龙头券商,这也证明了在互联网时代科技投入对券商行业发展的巨大作用。
而中等规模投行在拥抱时代变化、更新发展理念、调整发展战略等方面,较大型券商具有更为便捷的条件。可以说,科技的迭代更新正是中等规模投行迅速调整发展路径的时代机遇。
不过,客观地讲,在行业层面,就证券公司各业务条线来讲,投行的科技化相较于经纪、资管、投研等业务相对比较薄弱,不过发展空间也更大。
澎湃新闻:在券商业务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背景下,你如何看待投行业务的下一步发展?
孙超:债券业务方面,主要需要做三方面工作,一是拓宽客户群;二是丰富产品体系,如加快储备碳中和、乡村振兴、地方政府债及abs等产品;三是加快人才引进。
而股权业务方面,精品投行的两个能力必须强,一是行业能力,二是并购交易能力。因此,要强化行业属性,主动选择行业、深耕行业,做并购交易型投行。
更细分来讲的话,IPO业务方面,一方面,要为潜力企业提供IPO上市规划、论证工作,为拟IPO企业提供贴身式保荐承销服务。
另一方面,要发掘IPO项目,导入投资机会,推动投资线发展。再融资业务方面,则是为上市企业提供承销服务,对接产业基金、保险、QFII等投资者,助力企业融资发展。
并购重组业务上,是成为股东触角,一方面挖掘可并购项目。另一方面,股东有明确并购标的时,不仅要提供并购尽调服务,还要成为并购的“参谋部”。
细细品读,从孙超的讲话中能看得到他对于企业发展的决心,德邦证券从多方面出发,在不同的领域都能取得很大的收获,尤其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期,德邦证券不错过任何机遇,加快提升企业的自身能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