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泰博物馆藏之:珍藏七十年代东南亚回流“擎天之柱”陈年六堡茶
作者:迂直
驻足合口街码头,小河缓流而过,旧迹怀古,这里是“茶船古道”的起点。古往今来,六堡茶都是从这个小小的合口街码头启运,出深山、入江河、至广州,经港澳,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达抵南洋。茶船远去,当年的熙熙攘攘仿佛仍在耳畔,六堡茶历经沧桑,数度沉浮,如今更是誉满全球,香飘世界。
随山势起伏,一路上行,一大片200余年树龄的古茶树,跃然映入眼帘。山高多云雾,水秀必丰饶,这些古茶树根脉健硕,枝繁叶茂,微风中摇曳生姿,宛如一位智叟向我们话述他的云雨往事……
六堡茶因产自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其产制茶叶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那时候智慧的岭南人便会采摘野茶直接煮饮,以祛湿解暑。秦始皇平定岭南时,带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开始零散种植茶叶,喝茶也随之流行起来。唐宋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人推崇,帝王茶贡,使六堡茶从种育、工艺到品饮方式(由煎到点)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六堡茶经历了宋元大发展之后,便逐步进入了属于它的明清鼎盛时代,《苍梧县志》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醇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说明清初六堡茶已在制茶工艺中应用类似黑茶的制作技法。
据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陈伯昌先生介绍:“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六堡当地人还把六堡茶当成汤药,用来消暑和缓解肠胃不适。”的确,研究表明六堡茶性温,主要有消暑祛湿、清心明目、帮助消化等保健作用,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尿酸过高引起痛风症状的人群。
虽然说六堡茶历史久远,但是真正让它名扬四海却是从“茶船古道”开始。“茶船古道”初现于明代,成型于清中期,嘉庆年间,六堡茶就以“红”“浓”“陈”“醇”以及其独特的槟榔香味位列中国24茗茶,其对外贸易交流与“茶船古道”相伴而生。特别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大批岭南华工为避战乱而“下南洋”,将六堡茶带至东南亚各地,进而传向世界。由于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原因,南洋华工通常是左手提饭菜,右手保命(六堡)茶,以祛除高温高湿的困扰。后来,华工定居成为侨民,“六堡茶风”盛极一时,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常年高温高湿的国家,甚至成为当地的“祛湿神器”,故而又被称为“侨销茶”。
说到六堡茶的祛湿,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是六堡茶独特的生长环境,山高林密,雨水充沛,云雾笼罩,终年潮湿,所以形成了它对抗湿气、适应环境的能力;第二是六堡茶发酵菌群里含有大量的有益菌,进入人体可以通过调节生态平衡,从而达到有效排湿的作用;第三是六堡茶属传统工艺制作,在存储过程中内含物质不断氧化,岁月经年,祛湿功效被逐渐放大,这也就是为什么坊间会有“六堡茶年份越老,祛湿效果越理想”的传闻。
方与圆,天地玄妙,伏羲女娲手中的尺规,河图洛书的圆轴方画,以及眼前这根六堡茶柱,动静之间,可见杯中乾坤。从中国大陆到马来西亚,又从马来西亚到中国大陆,这批七十年代六堡茶柱漂洋过海,阅尽五十年赤道风光,如今重返最初的起点,冥冥中划圆了一段茶缘历史。
经杀青、初揉、蒸压、陈化等工艺加工,六堡茶外形条索壮重、色泽乌褐油润,内质香气陈醇,汤色红浓艳丽,滋味醇厚顺滑,槟榔香韵独特,耐于久藏,越陈越好,也被称为“可以喝的古董”。
年份久远,辗转颠簸,加上存放空间不断转换,茶已被幻化到惊艳绝伦的峰值状态。但也十分可惜,当年10斤规格的茶柱,如今所剩不过8斤有余,损耗将近20%。
隆冬时节,大雪将至,清晨阳光明媚,趁着两位资深茶人到访,取一粗陶小器,上火烹之。或许会有人觉得奇怪,为什么要用粗陶烹煮,这才是冲泡陈年六堡茶的秘诀,粗陶沙粒较大,透气性好,再以柔火之力方可激出它的内劲与滋味。
在紫砂缸中取出干茶,茶叶嫩度高,芽毫、芽头多,即使经过这么多年的存放,灰末仍然很少,洁净度较好。由于茶已撬开醒了一周,自然的木质陈香溢于空气之中,多余的杂气味道早已被驱散,剩下的尽是“质朴纯柔”的犹存风韵。
炉上冰泉已至蟹眼,提壶冲泡,转瞬之间茶香弥漫。轻啜一口,沉稳的药香徐徐,独特的槟榔气韵接踵而至,来不及细品,茶汤已滑喉而过,闭目回味,弹指间掳获你的味觉,通身为之一颤,继而沉浸在柔软、厚实、温暖的甘甜之中。回眸一望,红浓的茶汤翻转,雾化的茶气升腾,恍然间醒悟,这种触觉体会已由内而外遍及全身。再饮几杯,悄无声息,毛孔渐开,细汗轻发,通透虚无之感愈发强烈。尾水阶段,口腔与喉咙依旧是满满的香甜清爽。
三人对坐,相视无语,各自陶醉在那份属于自己的“淡而有味,风韵天成”之中。冬日天穹,冷亦是冷,滑过风尖,仰望片片孤叶;汤若酒红,暖便是暖,藏心屋角,俯慰融融落花……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YouTube首席产品官NealMohan在Twitter上宣布,YouTube正在增加一个新的提示标签,以显示一个频道正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