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横跨南北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使农耕时代的人们在四季轮回中不断探寻着作物生长的秘诀。看似简单的春种,秋收,夏耘,冬藏都隐匿着一套严密的历法,历经千年而不衰,这不仅蕴藏着古人的生活智慧,更内化着人类生存的基因。当亘古不变的生存准则被智慧加持,使科技赋能,遥感技术的渗入则丰盈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让“知天而作”变为现实。
研发团队线下采录信息
动态化检测 实现农业精准化管理
耕地资源、土壤资源、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三大要素,我国地域广阔,农作物种类丰富多样,但土地盐渍化、农田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因素无一不制约着高质量农业的发展。中科禾信遥感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经过长期的实践调研将地理信息遥感技术应用到具体地域,有效的研发推出了粮油作物监测、经济作物监测、农情遥感监测、灾害遥感监测等多项助农服务。为各地农业发展提供资源数量汇总、分布状况分析和土壤结构变化等核心信息,在对众多元素进行科学分析判断后,即可促进农业生产精细化规划管理。
据了解,在对卫星数据进行人工智能算法后,还可真实准确地显示作物面积,长势,分辨出药材、水生作物、果树等不同农作物种类。动态化不间断的检测,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为农业管理的各环节提供更多便利。“简单来说,我们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准确分辨实际农业用地种植面积、种植作物,使得针对农作物管理的相关手段和办法更为精细、准确、高效。目前该项服务,已在浙江、江苏多地得到实际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中科禾信公司总经理陆洲这样说道。
团队分析区域耕地分布情况
大数据做“判官” 农业补贴更公平
惠农补贴资金是农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不同的作物和不同的耕作方式,补贴类别也均有不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规模种粮补贴、水稻生态补偿、稻谷补贴、稻麦良种补贴、耕地轮作休耕补贴、规模蔬菜种植补贴等等,种类繁杂的补贴项目导致核准补贴成为了一项既耗费时间又考验公正的“大工程”。如何精准的掌握耕地的面积从而缩短费补贴核算的时间。此时遥感技术提供的大数据,就成为了公正的“判官”,对实际耕地的面积和地块种植情况的科学记录为农业补贴金额的发放提供依据,节省了 “农业财政补贴核查”的工作时间,还在无形中让该项工作变得更为透明且公平。截止目前,中科禾信已为江苏、浙江两地1000多个农场、合作社等农业主体提供农业补贴辅助申报服务,让该项技术成功赋能现代农业的发展。
这一应用在“农业保险精准承保与理赔”方面同样具有出色的表现。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在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为了保障农业生产安全,降低农民损失,国家统一要求种植农作物应保尽保。要达到这一目标,保险公司就必须掌握相应的耕地面积数据,了解被保险的水稻和小麦实际有多少。这就需要地理信息遥感大数据提供真实的测量信息进行比对。
中科禾信公司总经理陆洲实地取样
陆洲介绍到:“譬如一户农民有五百亩地,但只投保了一百亩地,当受灾面积只有一亩或者不足一亩时,核保人员无法精准核实究竟是哪个地块;而一些附加值高的农作物如果树、温室大棚等在受灾时,核保人员一般难以清点其数量,只能查看受损率。而这些农作物在投保后定损和核保的过程中,就可能发生的虚假承保和替代性风险等问题,如何做到农业保险精准核保定损就成为了一个大难题。此时,遥感技术的介入就为该项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数据,并成为了双方信任的纽带,使农业保险精准承保与理赔的环节有章可循。”如今,仅江苏省就已有34.45万位参保农户,涉及服务参保面积为850万亩。
中科禾信成立至今,每年都保持着申请10项以上发明专利的工作惯例,在获得2015年度高新区“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企业之后,相继获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专项,大规模智能化农业遥感分析与服务项目获2018-2021年江苏省双创团队等多项殊荣。但在陆洲的心里,每一项科研成果付诸于实践的过程则显得更加弥足珍贵,这不仅是自己坚守农业的初心,更是整个农业发展的进步,在与遥感技术的循环博弈中,陆洲则沉浸着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愉悦,不断挖掘着大数据带来的奇迹。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