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 AR 厂商 INAIR 针对移动轻办公的需求,推出了行业内首款办公AR眼镜——INAIR Pro,为用户提供了随身大屏、多屏协作的完整生态,旨在满足未来办公场景的多样化需求。
随着全球VR市场逐渐趋于饱和,AR市场开始获得更多关注。据IDC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AR增强现实产品出货量有望达到30万台,同比增长约11%,2023年至2026年的平均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约137%。这一趋势表明,AR产品将在未来快速发展,获得更多的市场渗透。
据36氪了解,INAIR团队成立于2022年,由真知创投联创和深度孵化,组建了具有丰富XR行业经验的团队。联合创始人兼CEO黄海毕业于清华大学,有近十年的XR 产研经验,他告诉36氪,“随着技术的发展,AR 眼镜将逐渐被广大消费者接受。行业需要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定制化 XR产品的硬件、软件和服务。对用户场景的深入理解和对软硬件的深入整合,将成为 XR 产品的竞争壁垒。”
INAIR Pro 聚焦在“轻办公”的使用场景,对产品硬件做了大量的优化,以方便用户的长时间佩戴。黄海告诉36氪,“AR 产品的第一要义是要让用户佩戴舒适和携带方便。为了能让颈环主机能够与颈部更好贴合,我们花了很多精力优化产品的重量平衡,此外,颈环曲线的调整以及异形板、异形电池的设计也是我们前期投入的重点。”
INAIR Pro在便携性方面,提出了“将电脑装进眼镜盒”的理念。将便携和轻便作为产品核心竞争力。此前,以色列公司Sightful曾推出过一款AR办公电脑Spacetop,其依靠AR眼镜带来的大屏生态为办公场景提供了便利,采用眼镜替代了传统的笔记本屏幕,但由于主机体积仍与笔记本电脑相仿,在便携性方面稍逊一筹。
INAIR Pro通过“颈环主机+眼镜”的方案实现了便携大屏,随时办公。颈环基本实现了无感佩戴,代替电脑外接投屏。眼镜重量仅为80g,和普通墨镜相似,带上眼镜盒就能即刻出差。
除了在硬件设计上实现舒适、便携、轻巧以外,众多 AR 眼镜产品更是在硬件性能方面进行比拼。 INAIR Pro配备了高通骁龙8核处理器和8G运存,能够在实现流畅不卡顿性能体验的同时,提供更好的多线程运算能力;屏幕方面,采用Micro oled显示屏,光学方案采用目前最成熟的birdbath,配合51°超大FOV,能够让用户在眼镜中看到6米等效225寸的画面。
“AR产品除了需要在硬件方面做到极致外,最核心的还是针对用户的使用场景,在系统和软件层面进行场景优化。”黄海提到,“眼镜的操作系统决定了用户在眼镜中的体验。” INAIR Pro支持用户打开多个应用程序,并且根据视频、文档进行视窗尺寸的适配。并且根据眼镜独特的交互习惯,让用户可以通过“头动”进行窗口切换,同时将手机转换为操控器,实现了便捷的文字输入和鼠标点选的功能。整体交互体验完成度较高,适合轻办公中刷视频、看文档、参会打字的需求。
当用户身处高铁、飞机上时,仅需蓝牙键盘+手机控制光标的组合,就能在座椅上完成绝大部分工作,例如代码编写、制作PPT、内容撰写、轻量化视频剪辑等等。这些体验同样可以在办公桌前、沙发上等场景实现,在这些固定的场景下,用户也可选择直接连接PC,在虚拟空间中体验定制化的多屏联动显示。
未来的 XR 眼镜将成为 AI 能力最佳的载体之一。INAIR Pro深度整合了 AI 能力。还在眼镜系统中融合了百度文心一言,让用户能够在办公的同时,使用AI辅助提升效率。黄海表示,“我们将着眼于办公场景,希望通过更多的AI能力,提升办公生态的体验,公司也将在AR眼镜的操作系统和交互体验方面进行进一步差异化和创新。”
关于接下来的产品迭代,INAIR计划加强与大模型AI的结合,通过更多的AI能力提升办公场景的生态体验。同时,INAIR首款产品将主要关注B端市场,希望在标准硬件与企业效率工具的结合上取得更多突破。
“我们的底层逻辑和不断的迭代将成为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黄海说道,“或许INAIR Pro的产品形态距离AR办公的最终形态还有距离,但我们相信只要聚焦于用户需求,接下来的软硬件迭代就能给到大家更多惊喜。”
目前,Micro oled技术+birdbath光学方案已经能够让AR眼镜做到相对轻薄,虽然其在生产力可能短期无法替代传统PC或工作站,但相较于平板电脑等轻办公设备已能够完成替代,让用户在差旅等场景中提升工作效率。
据了解,INAIR Pro目前已经登陆京东,售价为3999元。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