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军事 | 汽车 | 游戏 | 科技 | 旅游 | 经济 | 娱乐 | 教育 | 投资 | 文化 | 书画 | 公益 | 城市 | 社区 | 拍客 | 视频 | 好医生 | 海外购 |
作者:董军
近日,某财经媒体以大篇幅报道质疑360安全卫士产品的安全性。这不是360第一次遭到质疑,也不是周鸿祎第一次出面解释。
2月28日,360奇虎举行媒体开放日,周鸿祎带众多高管及技术员工,一一回应该媒体关于360产品的指责。
例如,针对“360安全卫士7.3.0.2003l版本记录和上传软件操作行为,会泄露用户信息、窃取用户隐私”的质疑,周鸿祎认为:“安全软件一个很重要的职责,就是监控电脑里运行的软件(图片和文件不属于运行的软件),任何安全软件公司都有两个功能,一是文件实时监控,二是进程实时监控,没有这两个功能就不是安全软件,这是正常功能,而不是侵犯用户隐私。”
再如,针对360 V3升级计划,该媒体认为,V3是360软件的主要捆绑渠道,有产品推广、删除竞争对手产品、新配置数据等功能。周鸿祎则针锋相对地回应:“这不是V3自动为用户装上了浏览器,而是安全卫士在进行电脑体检后提示用户‘是否需要安装安全浏览器’,这个提示有些用户可能并没有注意到,直接点了同意,在安装后使他们产生‘不知不觉被装了新软件’的错觉。”周鸿祎认为,任何一个做互联网软件的公司,小到一个播放器,大到一个浏览器,都具备升级功能,“升级功能也是衡量一个安全软件的标杆”。同时,周鸿祎也反省说,以后对这类交叉推广,可以考虑是否要把提示做得再明显、再大一些。
不过,无论是该媒体引用“独立调查员”的证据,还是360的详细回应,由于专业性过强,均使得用户感觉非常茫然,无法辨析。尤其是报道对如果上市公司“作弊”,其动机是什么,也鲜有深入分析。
记者总结360受到的质疑主要是两类:一类是,是否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第二类则是,是否涉嫌不正当竞争。
而在争议的过程中,记者也发现了一些潜藏的问题:其实以上两类问题,都有相应的主管部门,也有相应的法律程序。一直没有公开身份的“独立调查员”是不是可以通过更透明的程序,向相关主管部门投诉?而相关主管部门,是不是也应该尽早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作为被质疑方,360是不是应该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公开360软件的技术和工作原理?
此外,在发布会上,周鸿祎认为,最近半年以来,360不断遭到“抹黑”有三个原因:一是因为做搜索触动太多公司利益;第二是360搜索一周时间就拿到10%的份额,而且今年准备继续发力,再增加10%的份额,会对市场格局造成巨大改变;第三是360做搜索导致资本市场对搜索有了新的看法。
“我认为这件事情的本质,还是360在中国对巨头的挑战与反挑战,未来只要我们还做搜索,只要试图打破垄断,这种抹黑就不会断。”在周鸿祎看来,这是在360打破搜索市场垄断过程中遇到的“暗礁”。
一段时期以来,搜索市场由于竞争日趋激烈,竞争对手间的“冲撞”事件也不断出现,随着互联网行业的不断深入发展,业界呼吁新型的行业秩序和行业规范尽早出现。
(来源:中国经营报)
404 Not Found |
404 Not Found |
404 Not Found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