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科技讯】日前有消息称,联想集团正积极考虑收购加拿大智能手机商黑莓公司,双方甚至已签署非公开协议,联想集团将被获准查阅黑莓账簿。虽然该宗收购案能否成功尚在未知,但消息本身就已经再度引起了业界关于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花钱收购的一些讨论。
联想从2005年开始,凭借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入股NEC电脑公司、收购Medion公司等一系列并购策略实现了其称霸PC业的夙愿。作为一家实现了国际化的中国企业,其成绩值得肯定。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联想帝国”虎踞鲸吞的背后,除了国际化公司,PC市场排名第一等噱头之外,还有什么?
没有核心技术的“第一“只能是噱头
联想在去年超越惠普,坐上了PC行业的头把交椅。但时移世易,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传统的PC行业正在遭受从未有过的寒冬。联想的这一成功,也多少让人平添了几分“明日黄花”之感。须知,当年IBM以95亿美元出售个人PC业务给联想,正是其看到传统PC行业的江河日下。而即便如此,联想在收购完成以后,所获得的市场影响力也只是基于Think的名头。核心技术获得几成?无人知晓。
在移动互联网漫卷西风的当下,联想重拾抛弃多年的手机业务,希图能够在后PC时代再创佳绩。但由于错过了智能手机发展的黄金期,再加上目前其在技术储备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均有不足。其智能手机在推出以后,始终只能混迹于中低端,虽然拼全力推出了一两款高端产品,但最后的结局也只是叫好不叫座,落得个惨淡收场。为了让这种局面迅速改观,联想便再度祭出收购这柄“杀手锏“。
在这种情况下,黑莓公司剩余的专利技术和网络便成了其合理的目标。我们不可否认,黑莓在包括操作系统,手机安全性以及运营商网络等方面的优势资源正是联想所急需的。而目前47亿美元的价格,的确也算物有所值。不过即便此交易成功,联想是否可以获得其所希望的这些资源?
技术积淀不足 外国系统基因难变
在目前的智能手机市场上,除了苹果自循环的iOS系统以外,基本上是Android系统一家独大,而黑莓拥有之前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手机系统。从表面上看,如果联想能够获得这些系统的核心专利,对于其智能手机的发展善莫大焉。因为即便是三星等国际巨头,目前也没有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
不过由此也引发出了两个问题,其一,在一个完整的手机生态系统当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往往是系统软件,就像之前微软和谷歌分别主导的两宗收购案,两者通过收购硬件厂商,可以实现和自身软件完美融合的目的。而联想收购黑莓的情况则似乎有些不同,首先黑莓的系统和iOS与Android相比已经不算先进,再考虑到软硬件的融合也需要时间,这样算来,就算联想成功消化黑莓,在市场格局已定的情况下,有多少机会能够破局,实难预料。
其二,黑莓的优势在于安全网络,其处理的邮件有很多都涉及加拿大等西方国家政府,其手机还有另一个外号“政要机“,所以该网络的核心技术或者实际运营想必要受到某种程度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抛开收购所面临的政治风险。即便联想真的将这些核心专利收入囊中,究竟能够获得其几成真力?是否最终只会沦为其运营外包商?如果将来该网络的运营扩展到国内,会否把国内用户的各种隐私和盘托出?即便要说从这些核心专利中汲取经验为我所用,其利用价值和潜在风险如何,目前也都尚在未知。
收购仅能应急 吸收创新才是出路
获得自己的操作系统固然重要,但切不可急功近利!虽然靠大把的撒钱能够买来现成的东西,但并不能获得其技术精髓。如果联想把这47亿美元花在自己的人才培养上,投入到技术研发中,假以时日真能做出自己的系统也未可知!到那时,即便在某些地方不如国外的系统,总也还算是自己的创新。其意义又岂是靠并购获得各种“第一“的名头所能比拟?
说到这里,笔者联想到了一些题外话,晚清政府曾经斥2000万两白银组建了北洋舰队,但是这支所谓的亚洲第一舰队最后却惨败于日本之手,成为国人的百年之痛。而在建国之后,尤其是在90年代以后,我国虽然也曾大量外购军事装备,但都是以其技术能够完全被我消化吸收为前提,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用了十年时间消化的 “辽宁号“航母。这些装备或许尚存不足,但核心技术在我,所以其战略意义重大。
笔者说这些并非思维发散,只是想表明一点,通过收购,并购来获得一些我们急需的东西固无不可,但更重要的是这些东西能够被消化吸收,转为己用。否则只靠花钱买回来的成功,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难以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