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科技讯】随着用户需求的增长,以及技术的提升,4K技术已经成为了目前在液晶电视领域最炙手可热的技术之一。继三星,LG,索尼等国外品牌先后针对中国市场投放了数款万元级产品之后。很多国内家电企业,甚至互联网企业也都相继推出了4K电视新品,价格覆盖从3000元至8000元不等。至此,国内4K电视逐渐走下神坛。
但是业界的争论也就此展开,一方面是硬件的日臻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片源不足。那么在未来,国内的4K液晶电视市场,究竟会形成怎样的格局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中华网科技频道特地采访了TCL多媒体中国区销售公司副总经理谢帆先生。
4K发展逐渐走入普及期
4K技术自从问世以来,得益于其能够提供的视觉冲击力与临场感,便将行业的关注点从智能化重新分流回画质这一最基本的要求。同时,随着世界杯等国际大事件开始提供对4K的支持(本届世界杯将至少有3场比赛会在传统信号的基础上,额外增加4K信号播放)据Display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4K电视的出货量在2014年将达到1230万台,和2013年的160万台相比,年增幅超过6倍。可以说,4K市场正在迎来发力期。
谢帆先生表示,经过一年的发展,目前4K电视无论是在技术功能、内容服务以及性价比上都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除了4K显示技术和功能更加成熟以外,随着2K转4K技术的加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4K市场的发展。
同时,随着包括世界杯在内的各种大型直播赛事开始输出4K信号,也将从内容层面支持其发展。据奥维咨询预测,在巴西4K世界杯的带动下, 4K电视将有望迎来市场井喷,市场销量预计将达到800万台,渗透率将达17%, 4K超高清电视将会走入普及期。
2K转4K技术可弥补4K内容不足
虽然4K技术的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内容的匮乏依旧是其最大的制约因素。谢帆先生先生表示,目前,我国的电视节目正处于标清向高清的过渡阶段,而4K内容的滞后已经拖慢了4K电视普及的脚步。但是随着厂商方面的推广,以及用户认知的提升,市场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这些将反向助推相应配套设施的完善与调整,最终形成良好的4K电视生态发展圈。
在4K内容尚未大规模爆发的情况下,通过采用2K转4K画质提升技术,可以将2K信号提升到4K级别,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4K 内容匮乏的问题,能给消费者带来较好的4K超高清画质体验。谢帆先生表示, 通过2K转4K关联补偿技术的确可以在4K正式普及之前,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目前TCL方面就有类似的产品推出,可以将2K信号数据提升到真正的4K级别,图像真实度可以达到90%以上。
TCL的“运动系列”4K电视E5700涵盖了42寸到65寸,其不仅搭载了超高清4K专业屏和专业4K电视芯片,还首次采用了3M画质提升光学膜以及业内领先的2K转4K关联补偿技术,让画质表现及色彩饱和度得到全面提升,并能将大部分2K世界杯赛事转化为媲美4K级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