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互联网企业来说,用户规模是唯一的正义。
也许对传统领域的企业来说盈利是判断企业成功的唯一标准,但对互联网企业来说事实远非如此。优酷、京东、甚至于亚马逊,这些常年都徘徊在亏损边缘的企业,却正在成为互联网领域各自行业的领头羊,在它们的门外投资者也挤破了脑袋,原因显而易见,它们手中掌握着了天量的用户。
微信也是如此,6亿总用户、2.7亿月活跃用户,让微信的每一个消息,都让从业者感到风声鹤唳,从游戏到支付无不如此,大家害怕的不是微信的产品本身,而是其裹挟而来的用户。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信如同PC时代的QQ,强大的让人绝望,腾讯的社交基因强大的似乎有些不太科学,因为QQ和微信的市场从来不会出现“两级格局”或者“721格局”,这里从来只有一个霸主。
面对微信,阿里必败无疑?
微信最新要进军的方向是电商和互联网金融,连马云也嗅到了危险的气息,从要求“all in 无线”,到推广“来往”和年终奖挂钩,再到“宁可死在来往路上,绝不活在微信群里”的激烈言论,随后“来往”和微信爆发的一系列公关大战,都被众人解读成是马云对微信担忧的表现。
很多人于是认为微信要毁灭阿里,马云是怕了微信。甚至有人说腾讯打阿里是三维打二维,把微信比做成毁灭阿里的“二向箔”,认为两者胜负已分,阿里必败无疑。
但市场竞争的胜负计算真的是如此简单么?我觉得恐怕未必。
即便微信风头正劲,但两个市值在千亿美金级别的公司的较量,恐怕不是仅凭单纯的一个产品就可以下结论。
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小到产品与产品的较量,大到公司与公司的对抗,决定最终胜负的因素有三个:一。自身的素质,二。对手的实力,三。外部大环境的变化。
1.从自身的素质来说,产品好坏固然是竞争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执行的强度、时机的把握、进攻的方向、领导人的眼光和决策等都可能改变最后的结果。
2.从对手的实力来说,对手的反应速度、反制力度、未来的预判等都是需要担心的理由,尤其阿里这样拥有马云这样富有远见的卓越领导人,同时自身又实力强劲、出手稳准狠的对手,即便是腾讯恐怕也不敢说自己胜算比对方大。
3.从外部环境的变化来说,大环境的未来是怎么变化如何,无人可以预测,“蝴蝶效应”从来没有停止过展示自己的威力,类似于“伊朗封杀微信”这样的事件谁能提前预判到。也许微信未来能够一帆风顺的成长,但也有可能一次小小的通信安全或者隐私泄露事件就把微信连根拔起。腾讯在各领域树敌何其多,在中国一切皆有可能,有些事儿不能说的太细,你懂的。
上面说了这么多,总的意思就是,如果认为产品NB对手就可以歇菜的话就太幼稚了,如果认为微信仅凭微信目前的产品优势阿里就必败无疑的话,那你可以洗洗睡了。如果还想不通,那我打个比方,如果认为微信进入电商和互联网金融就可以消灭淘宝和支付宝的话,就好比认为OTT起来之后,运营商应该立马关门大吉,京东淘宝亚马逊出来以后,沃尔玛、家乐福、Macy's马上就倒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