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布了其最新的二季度财报,净利润同比下降了18%,被库克寄予厚望的大中华区的营收增长了8%,也没有想象中的好。难道苹果的高速增长就此划上了一个句号?逐渐偏离快车道貌似已经成为苹果的现状,缺乏更多有创意的产品,在大屏手机上苹果始终放不下啊架子,面对三星的围追堵截,再加上新兴市场并没有给苹果带来预期的高速扩张,苹果的快速膨胀期或许已经结束,接下来将是正常航向的行驶,而弯道超车的企业一个个虎视眈眈地盯着苹果,随时准备超越,库克也面临着上任之后的更大信任危机,市场已传闻董事会对苹果业绩颇有微词,对库克的执政能力也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换帅是不是就此悄悄地掀开了一个帷幕?
业绩下滑,苹果光环不再夺目
4月24日,苹果公司发布了2013财年第二财季财报。报告显示,苹果公司第二财季营收为436.0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91.86亿美元增长11%;苹果公司第二财季净利润为95.4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16.22亿美元下滑18%。来自大中华区的营收为82.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6.37亿美元增长8%,增幅仅略高于美洲部门。很显然曾经给苹果带来更大预期的大中华区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人们对苹果产品的向往似乎正在快速降温。其实我们看看周围的亲朋好友都在使用什么样的手机就可以管中窥豹了。当越来越多的大屏手机开始出现的时候,iPhone的中规中矩显然已没有早期的辉煌。
苹果公司第二财季共售出3740万部iPhone,去年同期共售出3510万部;共售出1950万台iPad,去年同期共售出1180万台;Mac销售量略低于400万台,去年同期Mac销售量为400万台。在产品超出销售预期的情况下,增长却没有同步跟进,这也说明了苹果产品的高溢价已经不再。为了提振市场信心,苹果追加了50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提高股息,这些因素刺激苹果公司股价在盘后上涨了近5%,股价收至约426美元。提高股息和回购股票都在投资者的预期之中,但超出投资者预期的是,苹果公司本次新增加的回购计划价值达到了500亿美元。去年3月,苹果公司首次宣布的股票回购计划总额为100亿美元。可见对股价苹果并不满意。市场预测苹果的最坏业绩或许还未到来,也就是说未来苹果的业绩还会滑坡。
大中华区增速为何放缓?
在大中华区的业绩增速放缓折射了什么?要知道这个增速远远低于苹果过去几个季度的表现。在上一个季度中,苹果公司首次单独发布的大中华区营收数据显示,营收68.3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7%。更早前,苹果大中华区的营收增长速度大都超过40%。而如今不过是8%,从两位数滑落到一位数。而且,这次苹果大中华区的增长速度落后于欧洲地区的11%,日本地区的19%,以及亚太其他地区的26%。
虽然营收增速放缓,但大中华区营收在苹果公司整体营收中的占比已经升至18.8%,上一个季度这一占比为12.5%。显然大中华区在苹果整体财务系统中占比正在提升。《华尔街日报》文章称:随着高端市场的逐渐饱和,苹果公司将面临两难选择:如果迎合低端市场,会导致利润率缩水;倘若坚持高端路线,销量难有起色。
众所周知,一度时间,中国中上阶层都在抛弃传统手机,转而购买苹果公司、HTC、三星等公司的高价智能手机。目前大约已经有3亿中国人使用了高端移动服务,下一波浪潮将集中于价格较为低廉的智能手机,导致苹果公司陷入了左右为难的窘境:究竟是该迎合低端用户,还是继续保持高姿态,坚守规模较小但利润率更丰厚的高端市场?况且中国本土制造商,中华酷联在中低端市场的整体表现不俗,也抢占了不小的市场份额,中华酷联也全部挺近全球手机制造商十强行列,这对苹果在华业绩都会带来不小的影响。
本来,苹果去年12月发布了iPhone5,在春节前夕已经进入到中国市场,本来应该有一个不错的销量才对,但事与愿违,并没有出现销售的井喷行情。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测算,全球智能手机销量预计今年只能增长41%,远低于去年的136%。该公司预计,2014和2015年的增速将分别放缓至17%和12%。分析师表示,很大一部分增长都源于区域性智能手机制造商,他们已经将低端智能手机的价格压缩到100美元以下。比如中华酷联就是中国本土厂商的代表。
那么苹果会放下架子推出低端手机吗?这也是一个两难的抉择,此前市场也多次传闻苹果会推出低廉的iPhone产品,但是,这也有可能破坏苹果公司在高端用户心目中的形象。苹果公司还将因此参与到利润率低下的市场中,与本土厂商和韩国三星展开激烈厮杀。这个决心苹果始终下不了。
智能手机市场饱和了吗?
据悉,美国移动运营商逐渐开始意识到,要保持增长,不能单靠手机。在AT&T宣布第一季度手机用户减少6.9万人后,这家全美第二大移动运营商股价周三下挫5%。该公司已经转而借助平板电脑来实现增长。美国第三大移动运营商Sprint发布的财报显示,该公司的增速也远远未达预期。他们将这一疲软业绩归咎于平板电脑的销量不及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Sprint预计,为了保持增长,各大运营商可能会转向“机器对机器”服务,即与电表或汽车等设备建立联系,同时借助手机之外的其他设备吸引合约用户,也就是后付费用户。
其实在成熟市场,智能手机趋于饱和已经是不不争的事实,这也是为何苹果在不断地拓展新兴市场的原因之一。新兴市场的发展预期还是值得期待的,不过也有大量的中高端用户已经完成了升级换代,因此指望新兴市场还能出现井喷的销售潮也是不现实的。这也是运营商寻求更多的移动终端支持的原因所在。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虽然智能手机被认为是未来的发展潮流,但是在新兴市场还有很多功能机用户需求。不久前我们看到诺基亚就推出了162元的功能机,试图在低端市场获得更好的收益。电话、短信、小游戏,方块小屏,以及35天的待机功能,在智能手机漫天飞舞的时候,仿佛格格不入。但这是不是独辟蹊径的一种战术?毕竟市场不全是智能手机的天下,还有其他的需求存在。
当不少山寨厂商都已转战智能手机领域时,在功能机市场是不是还有可挖的金矿?据诺基亚说,尽管中国移动用户数量加速增长,但依然有2亿人没有手机;而拥有手机的11亿人中,仅有4.2亿通过手机上网,包括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对于功能机仍有不小的市场需求。或许,功能机作为耗电量庞大的智能手机的备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这是苹果不屑一顾的产品,苹果希望越来越多的用户进入智能机市场,只是iPhone的吸引力早已是昨日黄花了,苹果又靠什么返回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