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屏与互联网的结合已经势不可挡,甚至会成为未来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谁占领了电视屏,谁就将拥有本地互联设备的控制权、信息的传播权,因此,全球各大顶级互联网公司和硬件厂商纷纷参与这块市场的争夺。
互联网内容从PGC到UGC的转变,是企业力量向群体智慧的转变,这些转变体现的都是人对互联网内容的主导作用。那么,互联网的内容还可以来自哪里?随着物联网的出现,这个问题有了答案--DGC。 现在常见的 DGC 设备有:监控摄像头、气象环境监测、Nike Running 等。这些 DGC设备的基本工作原 理是依赖各种传感器实现的,传感器简单来说是依靠特定材料在不同环境(状态 )下的导电特性,从而反应出电压或电流强度的线性变化,实现测量指定物理量的电子元件。
互联网电视区别于传统有线电视,具有通用化、标准化的双向传输机制,如果只用来做用户点播行为收集,将无法完全利用双向优势。 因此,我们可以设 想将传感器、互联网与电视屏相结合, 形成新的组合价值:
第一,机顶盒配置室内环境传感器扩展仓,包括:温度、湿度、噪声、PM2.5 和有害气体检测等。定时采样室内环境指标,在显示于 EPG 界面的同时,定期汇总至服务器。我们将有更丰富的维度来了解用户的特征,比如:室内合适的温湿度和较低的 PM2.5 含量能反映用户的居住状况; 噪声状况能反映用户家庭的成员数量;实时的有害气体指标能为用户做出预警、甚至协助拨打救援电话等等。
第二,随着机顶盒入户数的增加,配合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以下简称LBS),可形成基于地理围栏(Location Awareness by Shape-Based Regions)的社区气象服 务,气象预测模型就建模自传感器扩展仓采集的元数据。拥有了全国覆盖用户家庭室内环境数据,就能从客观 角度考察民生、生存质量、城市宜居状况等社会问题。
第三,互联网电视如果拓展到户外媒体领域,在大型购物中心、博物馆、机场、火车站等室内公共场所布置公益人文视频终端设备,此视频终端设备同样可配置传感器扩展仓,定时采集汇总环境 数据,随着铺设终端数的增加,最终可形成全国室内公共场所环境指数、全国室内公共场所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公共卫生事件辅助环境质量监测等。
第四,大数据将是未来持续的有趣话题,当同时拥有主观的 UGC、PGC,和客观的DGC,再加上有想象力的视角, 以及强有力的软件工具。那么互联网电视运营商将具有权威数据报告发布能力,也就是“数据话语 权”。这些定期或实时生成(出版)的图表报告,势必能体现出运营商的专业性和市场排名,最终将转化为生产力和利润。
第五,可穿戴设备方兴未艾,互联网电视与个人家庭可穿戴式医疗传感器互联,有利于确立互联网电视在未来智能家居中的主导地位。例如:结合 LBS 实现社区医疗远程监控、诊断;病情预警;远程看护等。也有利于开展与线下实体产业的互补合作。
众所周知,互联网电视生存的基石是内容,就如同企业生存的基石是利润一样。离开基石,再华丽的上层建筑,也许永远只能是漂浮在愿景中的云。我们在版权、基础设施、硬件成本、广告营销的红海中“厮杀”的同 时,其实我们更应该考虑将互联网电视终端入户究竟意味着什么?难道数以万计的互联网电视从业人员的努力,就是为了让用户点播几个电影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因为网线那端的机顶盒代表的是无限可能性。当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我们其实已经开始远眺心中的那一片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