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即将过去,这一年的国产手机好不热闹,各种所谓业内第一的比拼,直至年底前商业模式的讨论和吹捧。与我们国内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屏幕趋势)产业喧天锣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经是全球手机市场老大或者标杆的企业则是一片落幕的悲歌:诺基亚最终未能逃脱被并购的命运;黑霉险些重蹈诺基亚覆辙,现依旧在生死线边缘挣扎;HTC、摩托罗拉也是苟延残喘。
此景似乎让我们认为,中国智能手机产业已然站在了引领该产业的潮头。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们不敢确定中国手机厂商在中国市场的表现能否代表整个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最新统计显示,中国市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占据全球市场的35%左右(1/3强),这其中,中国的“中华酷联”合计占据着50%左右的市场份额,加上其他二、三线品牌的中国手机厂商,国产智能手机占据着接近70%的国内智能手机市场。
当然另外的30%,应该是三星和苹果的合计(其他的国外品牌可以忽略不计了),其中三星的市场份额在20%左右排名中国市场第一,比第二名的联想高出接近10个百分点。
不知道业内看到这些数字作何感想?我们只能说即便是在我们的主场,在我们最容易也最擅长打价格战,且该市场的增长动力又来自于低端智能手机需求旺盛的利好条件下,我们仍未拿下这个行业第一(仅限于市场份额,还没有考虑营收和利润)的位置。
接下来,我们再把中国市场放入全球智能手机产业中看看我们国内厂商的位置。
在过去的第三季度,Gartner的统计显示,中国的联想首次杀入全球智能手机第三(按出货量计算),市场份额为5.1%,华为名列第五,市场份额为4.7%,而排名第一的三星和苹果的市场份额分别是32.1%和12.1%,市场份额是排名第三联想的2倍和6倍多。
差距大吗?相信每个人自有自己的判断。
既然落后,增长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市场份额增长上看,联想市场份额同比增长1个百分点,华为是0.2个百分点,最快的增长是一年一个百分点。也许有人称,中国市场空间很大,增长率很好,势必在未来会提升联想、华为等国内厂商的增长,但据IDC和DIGITIMES Research预估,2014年全球和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速都将放缓,所以中国企业无论是继续深耕国内市场还是开拓海外市场均面临较大增长压力。
到此,有人会称,别动不动就和苹果、三星比,那咱们就和那些已经没落的国际大厂比比看。同样是上个季度,尽管Gartner仅统计了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5的排名,但从系统排名推算,黑霉为1.8%;诺基亚应该在3.5%左右,中国的联想和华为虽然均进入前5,但市场份额也仅比被并购的诺基亚多了1.6和1.2个百分点,这样一来的话,业内是不是发现,尽管我们中国企业排名进入了前5,但在市场份额上更接近于我们不齿的那些没落的国际大厂呢?
即使是名义上的前5,由于苹果、三星的优势太过明显,使得全球智能手机产业第二之后的争夺更像是一种名义之争。我们所谓国产手机厂商的飞速崛起,到头来与没落的国际大厂同处在一个位段,且差距相当接近。
当然,我们并非在此否认联想、华为的成绩,而是不要被表面的排名所迷惑。追上难,下靠可是非常容易,况且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惨烈,HTC由盛而衰也就是一年的周期。
好了,分析完我们国内手机厂商惟一引以为自豪的市场份额,并以此证明我们国内手机厂商已然崛起之后,我们的营收和利润还用说吗?还是业内都知道的那个数字,苹果和三星拿走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几乎全部利润。虽然国外分析机构未能将中国手机厂商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营收和利润计算在内,但话说回来,如果客观的话,人家能不计算吗?
据SA的最新统计,中国手机厂商已经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20%左右,可以肯定的是,在营收和利润占比上,中国厂商的占有率要远远低于这个比例。就像我们前面分析的,国内厂商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市场份额之争中都还没有达到生存的安全线,更不要谈什么营收和利润了。
其实智能手机产业发展到今天,除了苹果(创新)和三星(产业链与规模)之外,没有任何的厂商可以有资格去谈什么自己成功的商业模式,因为除了创新和规模,没有什么第三种的成功模式。就像前面分析过的,直到今天,我们国内手机厂商没有一家从产业竞争和发展规律的角度去看是成功的,前方的变数依旧很大。
不要看人家诺基亚、摩托罗拉没落了,但人家没落会有大佬(微软和谷歌)溢价并购,黑莓虽在挣扎,但好歹还有个业内知名的企业服务和专利。相比之下,我们国内厂商到头来有什么值得炫耀和让人家看重的价值吗?少谈些什么商业模式浮夸的东西(头都看大了,绕得人不行),多做些实事;少些土豪式的赌博,多些创新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今天还是喧天的锣鼓,但到了明天就可能是落幕悲歌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