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恶的美帝!每当用户在微博晒出美国奢侈品购物价格,谈到美国各种售后服务,就总会出现“万恶的美帝”这样的评论。
想到这个词,是因为自己刚在美国换了移动运营商(运营商的镜花水月),体验到携号转网的便捷。再回想国内这一问题,稍稍有些感受。先简单说下自己的经历。
由于资费、信号等诸多因素,自己决定把手机运营商从AT&T换成Verizon。这在国内大致相当于联通用户转用电信,但Verizon是美国用户最多的运营商,AT&T排名第二。
过程很简单:去Verizon商店开个账户,报上自己的AT&T账号并确认身份,拿着Verizon的SIM卡插到手机里。好了,完事。当然,号码还是我用了两年多的号码。整个过程不到半小时。
国内换个运营商,同样也很平常,或许是为了用更快更好的网络,或许为了运营商推出的优惠合约机(iPhone居多),但最常见的结果是--去联通开户拿SIM卡,插卡开机然后开始编辑短信群发数百人:“我从移动换用联通啦,号码转为186xxxxxxxx,此前的号码138xxxxxxxx停用,敬请惠存。”
这已经算是简单的。偶尔联系数年未见的朋友,却听到“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停机”,才知道这位朋友已经换号。或许费尽周折从他人手中要来新号码,或许就从此失去联系。很多人不愿意放弃使用多年的手机号(尤其是全球通用户),因此不得不在购买新运营商手机的同时,继续保留着原先的手机号。
往好了想,国内不允许携号转网也有好处。一个用户可能拥有多个手机号,促进了中国手机用户数迅速增长。今年我国国内移动用户数达到了12亿人,甚至接近了人口总数,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市场。此外,多个号码也给双卡双待手机带来了勃勃的商机。
但话说回来,携号转网这件事真的有那么难吗?让用户便捷迅速的更换运营商,而无需改变自己原先的手机号,在国内怎么就这么难?
携号转网这件事,并不是只有万恶的美帝才有。实际上,全球已经有近70个国家和地区都推进实施了这一政策。除了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港澳台地区的同胞也可以换运营商不换号,甚至在印度等电信基础设施不如中国的其他新兴国家,也成功推进了这一政策。
国内并不是没有实施过携号转网。早在2010年11月,工信部就在海南和天津两个省市推行过携号转网试点,当时说的是“视情况向全国推广”,但实际情况是,两年来这两地只有不到1%的用户提出过转网申请,更只有36.7%的用户携号转网成功。
三年多时间过去,普及携号转网依然是个漫长等待的合理要求,而按照工信部的规划,明年上半年起湖北、江西与云南这三个省份将开始实施携号转网。
真的没有多少用户想转?为什么又只有不到四成的用户携号转网成功?显然是用户携号转网的困难太大。国内只有三大运营商,谁也不愿自己的用户流失,为了自己的利益设置重重障碍,迫使真正想转网的用户只能多用一个手机号。
携号转网这事,指望运营商自己割肉让利不现实,必须有行业监管机制的强制引导,迫使运营商作出改变。万恶的美帝是在十年前推行携号转网的,给各大运营商带来了明显的竞争压力,促使他们不断用更好的服务与资费去吸引用户。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类似中国工信部)当时颁布规定,要求所有移动运营商允许用户携号转网,用户选择新运营商时,可以要求转入自己此前的号码,而具体的携号转网怎么操作都是新运营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