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双十一”,天猫成交额达350亿,支付宝成交笔数1.88亿,阿里巴巴再一次赚足眼球。
2012年起,阿里集团闪电般地拆分成7家公司、25个分支机构,并在金融业肆意扩张,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大举收购……马云构建的阿里生态圈,正在从城邦成长为“帝国”。在这一系列高调动作的背后,实则与一位低调的人有关,他就是王坚。
2008年,王坚加盟阿里巴巴成为集团首席架构师,即现在的首席技术官。这位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被马云定位为:将帮助阿里巴巴集团建立世界级的技术团队,并负责集团技术架构以及基础技术平台搭建。
加入阿里后,带着技术基因和学者风范的王坚就在阿里巴巴集团提出了“去IOE”(在IT建设过程中,去除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及EMC存储设备)的想法,并开始把云计算植入阿里的IT基因。阿里巴巴的“去IOE”运动引发了大型企业IT底层建设的新思潮,也使IBM、Oracle等国外大型厂商倍感压力。
随着“去IOE”的实施,阿里IT发展策略逐渐从依赖“商业软件”、到拥抱“开源软件”最终演变为自主技术和云计算服务能力,更为2009年“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的成立埋下伏笔。
2011年7月28日,阿里云自主研发的“飞天”云计算平台开始以公共云服务的方式对外提供云计算服务。IT支撑起阿里集团的业务闪变,并在淘宝、支付宝等核心业务之外,勾勒出了新的盈利模式--云服务。2013年8月15日,阿里巴巴“飞天”云计算平台的单集群服务器规模达到了5000台,这是中国互联网公司首次公布单集群规模达到了5000台。
新的IT格局支撑起阿里集团“平台、金融和数据”三大业务的发展;“阿里云”则成为阿里巴巴延伸向更多中小企业的重要触角。带着对阿里IT布局的探究,《商业价值》出版人刘湘明携CIO提问与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王坚展开对话。
云计算是“去IOE”最好方法
阿里巴巴的成功经验表明原来依赖IBM、Oracle和EMC的系统是可以构建在Commodity PC上,这为大多数企业基于云计算平台搭建IT系统扫清了障碍,让他们可以彻底拥抱互联网。
从2008年11月加盟阿里集团开始,王坚在集团首席技术官和阿里云总裁角色之间不断转换。办公室里整墙贴满“云OS”效果图,与团队在“钟馗道-争端解决室”开会到深夜已成常态。王坚有着产品经理敏感执著的特质,他认为:“‘去IOE'最好的解决方式是采用云计算,而不是买来一台新的机器替代掉原有机器。”
“去IOE”的实施,使阿里IT发展策略逐渐从依赖“商业软件”、到拥抱“开源软件”最终演变为自主技术和云计算服务能力。这一过程的本质是分布化,让随处可以买到的Commodity PC架构成为可能,这提供了云计算落地的首要条件。
Q 博士伦中国公司 IT总监汪华:为什么“IOE”对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是-个问题?“去IOE”和开源对IT团队的技术储备有多高要求?
A 在互联网时代,绝大部分企业,包括互联网企业,对计算需求难以通过IOE提供的技术满足,技术路径上依赖于专用的硬件设备比较危险。随处可以买到的Commodity PC架构对于阿里和大多数企业来说是最安全的,成本节约是“去IOE”最先显效的部分。
理论上只要计算能力够,“IOE”就一定能去掉!实际上“去IOE”这件事有技术挑战和风险,不是简单改变软硬件本身,它是“买计算”时代的产物,最好的解决方式是采用云计算,而不是买来一台新的机器替代掉原有机器。开源技术只解决了软件使用成本的问题,而忽略了开源软件的升级和维护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