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科技讯】关于阿里巴巴上市地点的问题日前已经尘埃落定,虽然具体的交易所和目标融资规模未定,但阿里16日已经正式宣布将在美国启动IPO。
目前网友的疑问在于,为何阿里选择在美国上市,而非之前呼声最高的香港?阿里IPO背后的目标究竟又是谁?实际上,上市地点的选择,主要是由于阿里的股权制度所决定的,因为其采用的是“双重股权机制”,创始人所持有的B股投票权超过普通投资人数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同股不同权”。但是香港股市沿袭的是伦敦等主要英联邦国家的“同股同权”原则;目前也只有美国的纽约交易所和NASDAQ交易所支持阿里的“同股不同权”。
关于阿里的IPO准备工作,实际上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为了整体上市,其2007年从港交所退市以后,在2012年回购了雅虎持有的一半股权,当时就有分析指出,其是在为整体上市做准备。另外,根据阿里与雅虎的约定,如果前者的IPO在2015年之前没有启动的话,那么其将失去回购后者所持有的剩余股份。
话题再回到阿里对交易所的选择上面,虽然香港市场更适合阿里,但在整个管理层当中,虽然马云持有的股权高达7.4%,不过整个管理层的持股比例近卫10.4%左右。但日本软银和美国雅虎的持股比例总计则高达60%以上,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以马云为首的本土管理层对公司的把控。虽然阿里巴巴也曾多次与香港监管部门协商,申请批准其“同股不同权”的股权制度,但显然最后并不成功。这也成为了导致阿里最终将IPO选择美国的直接原因。
阿里巴巴目前的市值已经超过了千亿美元,其如果在今年第三季度进行IPO的话,规模将有望超过150亿美元,甚至将接近200亿美元。果真如此的话,其将超过2012年Facebook的160亿美元和Visa的180亿美元,成为美国股票市场上最大的一宗IPO。
那么阿里如此疯狂的“扩军备战”难道仅仅只是为了抢回雅虎手中的股权么?其背后的布标又是什么?
众所周知,阿里巴巴是以B2B电子商务起家的,但是在近年来的电商是厂商,相继出现了腾讯和京东等“狠角色”。这自然让先入为主的阿里巴巴如坐针毡,从其近年来频频出资并购,不断的扩充生态圈就可以看出心态,而这些并购则从另一个角度刺激了其IPO融资的进程。
目前京东方面的赴美IPO申请也已经递交,但其进度要比阿里缓慢许多。另外,京东虽然是目前国内的第二大电商企业,但其主营业务依旧是B2C领域,虽然目标是天猫,但是份额和实力较后者相去甚远。这也就是为何腾讯愿意一边接受腾讯的“橄榄枝”一边上线京东白条等产品以完善自身生态的原因所在。
业界普遍认为,在阿里发出上市表态之后,将对京东IPO的进程产生刺激。
不过明眼人恐怕也看的出来,对于马云来说,京东虽强,却也还只是“疥癣之疾”,而真正的“肘腋之患”在于其背后的腾讯。腾讯目前已经是京东的战略投资者,未来甚至有望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在未来两家的合作彻底完成以后,以腾讯的用户基础加上京东在电商的地位,将有可能对阿里的市场地位产生巨大的冲击。
由此可见,阿里急于IPO的目的多少有些”项庄舞剑“的意思,其目的在于腾讯,而非表面的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