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车快的打车日前纷纷停止了补贴,维持了近半年的双方大战落下了帷幕,截止今年5月份消息,双方打车补贴共计24亿元之多。打车软件也从一个艰难前进的APP变成人尽皆知的“常用软件”。

    打车软件的出现曾引发了一系列的反应,首先政策方面迅速出台了监管政策,据交通部的相关规定,打车APP要纳入统一的监管平台。但监管并没有强制执行下去,打车方式进入胶着之战,官方叫车服务以及以滴滴、快的为代表的打车软件。

    作为用户而言使用打车软件可以更为快捷的打到出租车,有用户向记者介绍到,曾有次经历,路边打车的人较多,该名用户直接用滴滴打车叫到车,后面的人全部凌乱在风中。记者也曾采访过使用打车软件的司机师傅,使用打车软件以后,空驶率明显下降,司机可以在闲时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乘客和路线,这没什么不对的,从整体而言打车软件促使行业整体GDP提升。

    打车软件烧钱大战始于双方争夺市场之始,阿里和腾讯是其背后的强力支撑者,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盈利模式的问题,随着市场的不断深入,双方只是增加自己在移动互联网端的入口,但是盈利模式并没有清晰明了。究其原因,打车软件是属于限定使用软件,其用户粘性虽然很高,但是使用频率却受限制,用户在有需求的时候才会使用,不需要叫车服务的时候是根本不会打开的。那么广告硬植入的方式来盈利就显得很苍白,此外就是会员制度,对使用者收取会员费,包括乘客或者司机。稍微明白点都不会这么干,会员费只会将用户拒之门外。

    在没有补贴政策以后,有媒体报道,打车软件使用比例下降了近20%,超过50%的使用者同时安装了两款软件,随后该报道还称,85.4%的用户仍然会采用招手打车的方式。

    中华观察认为,对打车软件进行补贴完全就是双方为了不失去一个有可能爆发的下一代发展机遇,但是双方都没有看清楚未来的发展,而补贴带来的结果是养成了用户的坏习惯,停止补贴后会急速的流失用户,但是从软件易用性和发展性来说,打车软件还是具有很强的优势。而随着用户的流失和服务的下降,使用打车软件的人也确实会越来越少,软件也越来越难打到车了。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做法,在出现一个新兴行业的时候一窝蜂的上去直接做死做烂。

    一款好的软件,是需要一个定期的培养,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而企业则需要尽其所能的提供优质的服务来吸引用户,而不是大把的烧钱来吸引人,那么当你不烧钱的时候,人们必然弃之不用,企业随之死掉,在这场战争中,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成了炮灰,如果不寻求极致服务进行突破,最终将被人们淘汰。(姚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