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军事 | 汽车 | 游戏 | 科技 | 旅游 | 经济 | 娱乐 | 教育 | 投资 | 文化 | 书画 | 公益 | 城市 | 社区 | 拍客 | 视频 | 好医生 | 海外购 |
手机现在算是大家的日常必需品了,但是有了手机,困扰也增添不少,尤其是正要紧的时候手机突然没电了,那才真是让人深恶痛绝。难道就没有办法随时随地充电,让手机的电力更持久一些吗?
最近,各大电视频道疯狂轰炸的手机电视直销节目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貌似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永不断电”的太阳能手机。这可是件“大好事”,谁都知道,这太阳能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有了阳光就有电,真够让人兴奋莫名的了。问题是,这太阳能真的能给手机充电吗?
手机利用太阳能 方法还挺多
“太阳能手机”这个提法,始作俑者还是手机行业的“创新先锋”——恒基伟业。今年,恒基伟业又领潮流之先,率先推出了太阳能手机的概念。为什么说是概念呢?主要是因为恒基伟业进行了大规模的广告宣传,但是产品却迟迟未能发布。等到其产品发布时,不少厂商已经发布了同类产品,使得它没能在市场上抢得先机。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太阳能手机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直接在手机上内置太阳能电池,其中以长虹、商务通的光电手机堪称代表,它们要么在将背部电池盖上集成一块太阳能板,要么直接在手机上翻盖上集成太阳能板,把手机变成了太阳能接收和转换器,集成度相当之高;另一种方案就要折衷一些了,主要是在手机配件上做文章,厂商往往是在套装中提供一个太阳能充电器,就宣称自己的手机是太阳能手机了。
在众多的深夜直销广告中,这些打着“太阳能”旗号的手机大多被称为“划时代的创新产品”,并被标上了“永不断电”的名头,“不管阳光还是灯光,只要有光,随时随地充电,”这样的说法更是屡见不鲜。太阳能手机真有这么神奇吗?
实用效果不理想 投诉真不少
新鲜东西总是有人尝试的,永不断电的太阳能手机听起来就让人觉得有吸引力,不过从目前已经“吃螃蟹”的人的反馈来看,这个新玩意并不理想。今年7月7日,北京一位姓倪的先生向消委会投诉称,其通过电视购物购买的一款号称永不断电的太阳能手机根本就无法利用阳光充电,然而当他要求厂商退货时,对方称“手机质量没问题,不可能退货”。此后,他打了三四十个电话交涉,但仍无结果。由于是异地,再加上对方不配合,消委会调解失败。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河北的陈小姐身上。她也是在电视直销广告中看到一款号称永不断电的手机。而且广告里,厂商还特意指出这款手机的最大特点就是有一块位于电池附近的能吸收光线的面板芯片,可以在太阳光、灯光、烛光等光源下为手机充电。然而,陈小姐将手机买回家后发现,太阳能充电器在很长时间的充电后依然只提供了非常少的电量,根本不能支持她所需要的通话时间就已经没有电了,更不用说“永不断电”了。
其实在记者身边,也有朋友因为“永不断电”的吸引购买了此类太阳能手机。一位姓骆的朋友购买了一家名为盛泰华禹的厂商推出的产品,号称“在阳光下充电20分钟就能使用7分钟”。但据这位骆姓的朋友称,这种情况压根就没有出现过,就算在太阳下暴晒20分钟,最多也就只能开下机,“还没等打通电话,手机就自动关机了”。
广告宣传水分多 忽悠还真大
为何太阳能手机如此名不符实呢?据了解,目前虽然太阳能板的光电效率已经大为提高,但是相对于其他转换方式仍然还处于较低水平,能够投入商用的产品的转换率大多在12%左右。因此,要想产生较大的电量,就得把太阳能板的面积做大。但是手机由于自身体积的限制,即使装上太阳能板,面积也十分有限,因此吸收转换的电量自然也就不多了。
康佳通信研究院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利用太阳能为手机充电,理论上、技术上虽然可行,但是由于太阳能板不大的关系,所产生的充电电流太小,充电时间会比普通插座式充电器长很多,“实用性并不大,要不然国外厂商早就推出相关产品了,怎么会让技术研发上相对落后的国产厂商先进入这一市场?”
他还告诉记者,光线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充电效果。现在很多广告宣传中所说的“灯光、烛光也能够充电”完全就是夸大,这些光源本身的能量就不足,根本就满足不了充电的能耗需求,“只不过是弄个噱头而已”。
当然,这并不是说太阳能和手机的结合是完全没有可能的,只是目前的技术水平仍然有限,转换效率的低下,使得太阳能充电最多只能是手机在极端情况下的一个备用方案,而不能成为主打功能。对于这一点,国产手机厂商们显然心知肚明,但其在产品宣传中却偏偏偷换概念,对太阳能概念大肆炒作,这显然存在“忽悠”消费者的嫌疑。
◇记者观察
概念炒作过了头
在这轮太阳能手机的风潮中,一个现象值得深究,那就是号称推出太阳能手机的的居然都是国产手机厂商,一向技术领先的洋品牌反而集体保持沉默。难道国产厂商的技术突然大幅度超越洋品牌了?从众多的消费者投诉中,我们不难看出,技术超越倒是未必,国产手机的噱头炒作能力却是升级了。
去年商务通手机的大卖,“隐形”概念居功至伟,但这并非是功能、技术的创新,而是噱头炒作的成功。要是领先技术,怎么没一会儿所有厂商都推出同类产品呢?说白了,就是这个技术并不难,大家都有,但是宣传包装上别人没想到,恒基伟业却想到了。当然,这的确也是功夫,能够敏锐地抓住消费者需求,进行精准的定位营销,这的确需要功力。可是这仍然是“外功”,并不能代表国产手机的“内功”已经练好了。这一点,从恒基伟业进入2007年以来就声音渐小可以看出,从商务通隐形手机居高不下的返修率更加可以看出。
噱头炒作的机会的确不少,去年的“隐形手机”,今年的“超长待机”、“股票手机”再到“太阳能手机”都是好例子,其中不少也的确是消费者实实在在需要的功能。但是在国产手机的运作下,概念包装多过技术创新、夸张宣传多过功能改善,结果是产品一时大卖,厂商进账不少,但是消费者的投诉却大幅增多,对国产品牌的信任度也大大减少,这一得一失之间哪样更加合算呢?
(来源:南方日报 )
404 Not Found |
404 Not Found |
404 Not Found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