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号导航

 

告别“和平”号空间站


别了!“和平”号(3)

  
   在失去"和平"号的日子里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总生活在摇篮里。建立永久性太空城、重返月球、登临火星已成为人类美好而切合实际的理想。而" 和平"号正是人类实现上述理想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在"‘和平‘号计划"中所掌握的太空舱建造、发射、对接技术,载人航天及太空行走技术,太空生命保障技术,航天医学、生物工程学、天体物理学、天文学知识,以及商业航天开发经验,都正在或将在"国际空间站计划"及未来的太空城和月球、火星基地规划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平"号已经大大地超额完成了任务,它的"叶落归根"是理所应当的事。
   那么在"和平"号坠落之后,会有大批俄罗斯航天工作人员无事可做吗?对此,俄罗斯航空航天局局长科普捷夫的回答是:不会!在失去"和平"号的日子里,俄罗斯航天工作人员将更忙碌,他们的工作会更富有成效。
   据科普捷夫介绍,在"和平"号坠落之后,俄在载人航天领域中的工作总量不会减少。"和平"号上的科研及商业开发项目,将转到国际空间站俄属太空舱内继续实施。俄罗斯是以技术投资的形式参与 "国际空间站计划"的。在该计划中,俄罗斯负责制造空间站的数个重要太空舱,发射载人、货运飞船往返运输,以及与美国一同通过各自的地面控制系统指导、协调空间站的工作。此外,据俄罗斯航空航天局局长科普捷夫透露,在"和平"号坠落之后,为"和平"号服务的火箭、飞船将转而服务于国际空间站,从而使俄的空间站建设进度加快一倍。
   作为技术投资的回报,俄罗斯在"国际空间站计划"中享受了优厚的待遇。在空间站建设过程中,俄罗斯只需投入相当于美国1/6的资金,便可获得空间站上一半工作人员的名额。空间站建成后,俄罗斯将有权享有站上1/3的使用面积和七个宇航员名额中的三个。必要时,俄罗斯还能就自己的太空舱使用情况单独作出决定。如此有利的形势不但可以使俄罗斯充分保持其载人航天科研、开发工作的连续性,而且可以使俄罗斯在经济状况不佳的情况下,仍能接触世界最先进的航天技术,促使其航天部门运行机制与国际接轨,进而带动俄罗斯航天业的发展。
   经济实力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建设空间站目前仍是高投入、高消耗的科研活动,其在短期内所能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十分有限。因此,单纯地把参与"国际空间站计划"作为航天业发展的重点,将是俄罗斯经济实力所无法承受的。而大规模地开发航天市场,与具有航天实力或潜力的国家进行广泛的航天合作才是俄罗斯航天业的主要活动。
   就目前来看,俄罗斯正在重用由"质子"、"联盟"、"旋风" 、"轰鸣"等各型火箭组成的庞大火箭家族争夺国际航天发射市场。近几年,俄罗斯的航天发射量平均为每年30次左右,年航天发射收入可达近九亿美元。此外,1999年10月俄罗斯与美国、乌克兰和挪威一同启用了海上发射平台,以期用灵活地变换发射地点、角度等新特点,扩大小型航天器发射份额。2003年,俄罗斯将启用" 空中发射"系统,利用现成的、经改装的安-124型飞机发射小型火箭。该系统可将发射费用破记录地降至每公斤有效载荷6000美元左右,从而增强俄罗斯在航天发射市场上的竞争力。
   目前,俄罗斯正在航天领域开展空前广泛的国际合作。俄罗斯与老合作伙伴乌克兰、法国已分别达成了"开发、完善新型火箭"、" 支持海上发射平台"和"俄法航天合作备忘录"、"法国宇航员赴国际空间站考察"等大量协议、合同。在同老竞争对手美国的合作中,俄罗斯正在帮助美国改进"阿特拉斯"等火箭的技术性能。在俄罗斯的长期努力下,美国已取消了用俄火箭发射美商业卫星的限额。此外,俄罗斯正在全力争取将澳大利亚、比利时,甚至整个欧盟发展为新的航天合作伙伴。俄罗斯与这些国家和组织正在分别进行"南太平洋新兴发射场建设"、"俄澳联合研制‘阿夫罗尔‘号中型火箭"、" 俄比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和"俄、欧盟协调航天技术标准"等各类合作。这些合作已成为俄罗斯2001年至2005年总体航天计划的组成部分。可以预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养精蓄锐和大规模的国际互利合作,俄罗斯的航天实力有望得到保全和巩固。在此基础上,俄罗斯航天业有望厚积薄发、重现昔日辉煌。(栾 海 经济参考报 )

|首 页||上一页|


新华社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