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号导航

 

告别“和平”号空间站


“和平”号坠毁过程均在中国航天监控网监测下

  本报西安专电 莫斯科时间昨天9时0分12秒(北京时间14时0分12秒),俄罗斯地面控制中心宣布,“和平”号所有残片已成功、安全地坠入预定的南太平洋海域。而其坠毁过程均在中国航天测控网监视下,记者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指挥大厅目击了整个过程。
  
  据中心负责人介绍,昨天“和平”号空间站在绕行地球的过程中曾4次飞过我国,而在中国航天测控网中,位于最东端的青岛陆基测控站是最后一个观测到“和平”号,它在13:30捕获到“和平”号向南半球坠落的踪迹,从而证实“和平”号的陨落将不会对我国造成任何威胁。
  
  重140吨、长33米的“和平”号是撞击地球的最大人造天体,虽然俄罗斯飞行控制中心多次表示,其安全坠毁的可能性高达97%至98%,但在前苏联1978年“宇宙-1402”号核动力侦察卫星失控事件阴影下,世界航天大国纷纷组织地面测控系统进行跟踪拦截。作为中国航天测控网的管理机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也于3月5日受命组织追踪拦截“和平”号。
  
  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准确拦截“和平”号的最大困难在于,因为对陨落这一重大控制事件,俄罗斯官方没有明确变轨的具体控制时机、控制量、轨道衰减数据等重要信息,因此在“和平”号三次点火变轨时,我国航天测控网不得不在其飞行轨道剧烈变化的情况下进行跟踪,为此中心专门组织有关专家认真研究解决方法和相关对策,并编写了轨道确定、数据引导和落点计算等相关软件。
  
  因此,在昨天的跟踪过程中,西安中心克服了测控网覆盖率小、跟踪时间有限等不利因素,在俄罗斯“和平”号3次变轨控制过程中,于飞行轨道瞬间剧烈变化情况下,准确捕获目标,计算出陨落地点。
  
  据了解,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30多年的“牧星”生涯中,曾多次成功对外星空即将陨落人造星体进行追踪拦截,在应对太空复杂测控事件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是对前苏联“宇宙-1402”核动力侦察卫星和美国“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陨落的准确预报,在国际航天界都享有很高声誉,而此次对“和平”号坠落的成功拦截更证明了这一点。
  
  ■文/刘冰 樊宏伟
  
  新华社科罗廖夫卫星城(莫斯科)3月23日电(记者 栾海)莫斯科时间今天9时0分12秒(北京时间14时0分12秒),俄罗斯地面控制中心宣布,“和平”号所有残片已成功、安全地坠入预定的南太平洋海域。至此,坠毁“和平”号的工作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莫斯科时间8时44分04秒(北京时间13时44分04秒),“和平”号进入稠密大气层。在与大气层猛烈摩擦的过程中,“和平”号燃起熊熊大火。莫斯科时间8时59分49秒(北京时间13时59分49秒),“和平”号第一批碎块安全坠入南纬44.4度、西经150.0度的南太平洋海域,该海域位于新西兰与南美洲之间。23秒后,莫斯科时间9时0分12秒(北京时间14时0分12秒),“和平”号的1500多块残片坠入了指定海域。
  
  “和平”号的坠毁过程都是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从莫斯科时间今天凌晨3时31分59秒(北京时间8时31分59秒)开始,控制中心分别向“和平”号发出三次制动信号。从俄罗斯地面控制中心向“和平”号发出第一次制动信号到“和平”号坠毁,前后不到6个小时。


北京青年报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