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腾了几十年的神农架“野人”再起波澜,“神农架野人考察研究会”负责人近日宣布,计划筹资千万元,征集数十名队员,开展3—5年的“科学考察”以寻找“野人”。如此豪气冲天的“大手笔”,即时在舆论界掀起轩然大波。
面对“炒作”和“谋利”的质疑,当事人信誓旦旦地表示,这次“重在科考本身”,没有考虑到利益诉求。若果真如此,我们真该赞许其精神可嘉,并该乐观其成。尽管早在1998年,官方就已经宣布神农架没有“野人”,但那深山茂林之中“野人”的有无,恐怕真的超出了专家们先验和经验的范畴。所以即使最权威的专家,也难以“盖棺定论”,后来者仍有“证实”或者“证伪”的机会。如今有人自告奋勇,自筹资金去追寻真相、探求真知,为我们揭开未解的谜团,实在是“善莫大焉”。非但如此,据当事人称,若一旦发现“野人”,则不但是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 “巨大突破”,更是可“扬我国威”的壮举。
然而诸多迹象,实在令人担心“科考”的纯粹性和独立性。据报道,当事人是在向国家和省里申请经费“科考”未果的情况下,才转而向社会和企业筹资的。当地政府的态度,也是热衷于打“野人”牌来发展旅游产业,对“学术研究”并无多大兴趣。而对于“被筹资”的企业,当事人又伸出了怎样的“橄榄枝”呢?——“合作拍摄科考、探险影视片,出版系列图书,合建探险基地、长寿健身基地等”,并坚信该项目将像“创收几百亿英镑的 ‘尼斯湖怪’”一样,“具有无限广阔的前景”。在这坦率的表述中,科学在哪里?真知在哪里?联想到时下愈演愈烈的炒作之风,以及背后的利益诉求,恐怕他们真要找的,不是“野人”和“科学”,而是“财源”和“市场”吧。
若真如此,这种“主题先行”的“科考”,将会“考”出什么来呢?如果“考”不出“野人”来,“全力支持”的地方政府,以及“巨额投入”的企业恐怕是不答应的。而且既有“周老虎”“珠玉在前”,当事人估计也不敢轻易造假。当然,所有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在“考”出“真野人”之前,最好的态度或者就是“疑似”,既不肯定存在也不否定存在,而且妙就妙在这“有无之间”,既可以给人无尽的“遐想空间”,也可以给人无尽的“操作空间”。于是,影视片、图书、基地、旅游项目等等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应运而生”了。
也许有人说,市场经济之下,找“财源”也没有什么错。但如果是假“科考”之名,行“寻宝”之实,那就难说没有错了。其一,“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求真”,就是试图揭示一切现象和过程的实质,掌握它们的规律。如果背离了“求真”,而从“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立场出发,那么这种“主题先行、目标先行”的所谓“科学研究”就将失去精髓,成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采取的手段,从而伤害了当下极为稀缺的“科学精神”。其二,如果真是以发展旅游产业为目的的“野人科考”,那么在轰轰烈烈的炒作和“开发”之后,真正受伤害的,将是神农架的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将是这片对长江中下游流域具有重要水土保持功能的原始森林。
地球已经伤痕累累,人心却依然“欲望日炽”,面对来去无踪的“野人”,以及他们神秘莫测的“家园”,我们还是保持一份尊重和敬畏吧!
(来源:解放日报)
404 Not Found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