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业 界/ 互联网/ 行 业/ 通 信/ 数 码/ 手 机/ 平 板/ 笔记本/ 相 机
当前位置:科技 > 快讯 >

同型号的固态硬盘,除了容量不一样,性能是否有区别?

同型号的固态硬盘,除了容量不一样,性能是否有区别?
2021-10-09 13:43:57 来源:财讯网

不少人面对电脑存储容量不够的情况都会选择购买硬盘来解决这一问题,而最为经典的搭配方法就是512GB的固态硬盘搭配1TB的机械硬盘,这样搭配经济实惠,应付日常的需求完全没有问题。不过预算充足的话,可以选择容量更大的固态硬盘。

和大家一样,我以前也一直认为512GB固态硬盘搭配1TB机械盘完全够用,所以在挑选固态硬盘时只从接口、主控、颗粒等几个方面选择。但是后来我了解到固态硬盘容量的大小,其实关系到它的能,一般来说固态硬盘容量越大读写速度也越快,使用寿命也越长久。

我之所以了解到这些是因为我最入手了aigo国民好物固态硬盘P3000,它1TB容量售价799元,而2TB却要1799元。当时认为1TB要更实惠,就毫不犹豫买了这款,但却一直有个疑问在我心里,为什么aigo国民好物固态硬盘P3000容量翻了一倍价格却涨了一倍不止呢?

经过一番研究我才知道,同一品牌相同型号的固态硬盘,容量更大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闪存芯片,固态硬盘将闪存芯片并联后也就有了更宽的通道,从而提高的读写速度,同时也对颗粒以及主控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价格自然就更贵了。也就是说相同型号的固态硬盘,容量越大,速度就越快,也可以说能相对会更强一些。

此外,这款aigo固态硬盘P3000使用的镁光TLC颗粒,得益于aigo国民好物对品质的把控,这样的颗粒无论是质量还是寿命都不错。主控是InnoGrit英韧科技IG5126,可以在拓宽通道号,进一步提升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

参数方面aigo固态硬盘P3000采用了M.2接口,PCIe3.0总线标准,NVMe1.4通信协议,能达到3300MB/S的读取速度以及2900MB/S的写入速度。经过测试aigo固态硬盘P3000可以实现3368MB/S的读取,写入速度有2840MB/S,和官方的数据相差无几。1TB版读写速度已经如此之快了,让我有点后悔,当初要是知道容量越大越贵是这个原因,肯定就买2TB版的了,毕竟不考虑价格的话,存储空间大一点绝对没毛病。

另外之前也提到过,一般情况下,容量越大的固态硬盘除了有更快读写速度,还能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因为固态硬盘擦除数据的次数是有上限的,在存储数据时会优先使用最长时间没有使用过的那部分容量,也就是说容量越大,相对使用寿命也越久一些,所以同型号的固态硬盘,越大容量的规格质保写入量也就越高。从下面这个图就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出来其中的变化,随着容量的递增,读写速度以及质保写入量都是同步提升的。

不过大家不必过于担心质保写入量的问题,TLC颗粒的擦除次数一般在1000-3000次P/E不等,即使每天都要擦除全部数据再存入1TB的数据也可以使用3年以上,毕竟99.99%的用户连一半的擦除次数都不用到。aigo固态硬盘P3000提供了5年质保或512TB的写入量,这样高质量的固态硬盘足够使用到给整机更新换代了。

相信看了上文,大家也明白了固态硬盘容量和其能是成正比的,如果各位预算充足自然是选择容量越大的越好。预算不充足的话,aigo国民好物固态硬盘P3000在同类产品中价比还是很不错的,选择基础的512GB也能应对日常中的大部分场景。当然如果预算十分紧张,选择256GB,精打细算着也能用。总的来说一切还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来选择。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关键词:

我国将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技试验卫星 设计寿命为3年

2021-10-09 09:50:49我国将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技试验卫星 设计寿命为3年

云想科技与华策影视联合摄制《记忆囚笼》入围釜山国际电影节

2021-09-30 17:36:50云想科技与华策影视联合摄制《记忆囚笼》入围釜山国际电影节

多地拉闸限电,比亚迪储能助力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2021-09-28 14:29:03多地拉闸限电,比亚迪储能助力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了然视觉获东风零部件集团青睐拿下亿元级订单

2021-09-28 12:33:29了然视觉获东风零部件集团青睐拿下亿元级订单

“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将于2022年初择机实施发射

2021-09-28 09:51:37“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将于2022年初择机实施发射

我国成功发射“和平精英号”卫星 进入预定轨道

2021-09-28 09:17:01我国成功发射“和平精英号”卫星 进入预定轨道

相关新闻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