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为乔布斯撰写的传记中,展现了一家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在6个行业——个人电脑、动画片、音乐、手机、平板电脑和数字出版业,推进行业革命的过程。这些革命就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深远!其中让我们体会最深的iPod、iPad和iPhone,让mp3、个人电脑和手机产业重新定义。而今推出的净听技术在未来也将对重新定义多媒体音箱行业产生深远的意义。
麦博净听技术让多媒体音箱具有了自己独有的特质。自从多媒体音箱这个新的音响产品分类出现后,就没有出现过真正为多媒体音响聆听环境而设计的多媒体音箱。净听技术出现,使得多媒体音箱有了自己的设计思路与系统方法,从而一个适合于近场聆听环境的真正的多媒体音箱将呈现在用户的身边。
多媒体音箱行业重应用不重电声
短短十数年,家用电脑作为多媒体终端已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多媒体音箱产品也从当初的一个蜂鸣器、单喇叭,发展为各种形态,但相对电脑的发展速度而言多媒体音箱的技术进步只能用缓慢来形容,作为核心技术的动圈式扬声器发明已有百年,至今仍然没有质的变化,所以很多音箱的生命周期相当长,能热销数年之久,并且许多年前的产品放到当下,性能上可能并不会输给新品。多媒体音箱诞生的这十多年中,其产品形态、功能应用虽然也有不少创新,但核心技术和设计方法并没有发生“革命性”巨变。
多媒体音箱的研发制造实力分化,各品牌更热衷于功能应用层面和外观差异上的研发投入,不去做这类产品的深化系统研究,是音箱产品核心技术止步不前的重要原因。从制造上来说,多媒体音箱制造门槛较低,容易被抄袭、仿造等山寨行为所破坏,导致整体行业发展停顿,陷入一种无序的竞争当中。各音频品牌也不愿意耗时耗力地对电声设计技术、系统设计技术投入过多,因为人的听感带有主观性,音质的提升并非每只耳朵都有感知,但这方面研发对企业的技术实力有相当高的要求,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而企业商业收益可能并不匹配。所以,我们看到,更多的音频产品,走着外观形态或功能应用的创新路线,千姿百态、插卡读卡、无线蓝牙确实让消费者耳目一新,但音质的提升却没有齐头并进,而且这些“技术”的源头,不是产生与我们厂家自身,而是由“方案公司”提供!
音频核心技术的创新是否因国内企业研发实力不足,而不能为?其实不然。十多年的发展,多媒体音箱行业已呈品牌纷争、国货居上的局面。目前全球百分之八九十份额的音箱产品都由中国制造,很多全球顶尖的HIFI、多媒体音频品牌也由国内OPM制造。国内市场上,麦博、漫步者、惠威占据了多媒体音箱市场份额的前三,国外品牌BOSE、创新、JBL、飞利浦等在硬件和软件结合上具有一定优势。所以从研发上来说,国内一线多媒体音箱企业的研发实力已经完全不逊色于国外一线音箱企业,美国CES、德国红点,中国的音频品牌经常荣获最高级别的国际大奖。
作为相比国外音箱企业更加有活力的国内一线多媒体企业,只要对音箱电声技术、系统技术研发更加专注、投入更加执着,相信是有实力也有能力,为消费者提供不仅外观现代,功能丰富,同时音质也更好的产品的。
多媒体音箱的本质是适合近场聆听
回顾多媒体音箱发展的历程,从最初的2.0到X.1音箱,多媒体音箱产品虽然在外观上做了很多花样,也增加了诸如收音、读卡、显示、USB、闹钟等多功能;在音源上也与新增多媒体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相融合,但从音箱最本质的音质角度来讲,多媒体音箱在“发声方法”上并没有什么革命或革新上的进步。
从多媒体音箱的设计理念上来说,目前的多媒体音箱基本都是由传统Hi-Fi音箱或专业监听音箱变形而来。即:把音箱的体积减小、扬声器口径尺寸缩小、功放功率降低和聆听距离缩短。应该说这些多媒体音箱只是对传统的原型音箱做了一些物理上的变化而去应付多媒体电脑这种使用环境和方式上的变化,而并没有考虑到用到多媒体电脑在这些变化之后,聆听的声学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声场特性发生了哪些、以及箱体发声机理对近距离聆听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些现状都让人迫切期盼真正引导多媒体音箱革命的技术出现。
原来的Hi-Fi音箱或监听音箱发声后,聆听者由于距音箱的距离较大(一般在3米以上)。聆听者不但听到通过扬声器纸盆震动传播的直达声,也听到了扬声器纸盆震动而引起周围物体所产生的二次反射声。这时聆听者所聆听到的声音是一种由直达声和反射声混合而成的“混合声”。
404 Not Found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