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消息,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孙雁飞日前表示,长期以来,中国制造处于产业链末端的生产加工环节,而忽略了高附加值的两端,也就是设计、创新、营销、品牌和通路。
如今已经进入了“十二五”,我国社会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不合理、高通胀压力、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失衡等问题,中国经济正面临越来越多的资源、产业和制度约束,特别是作为GDP主导作用的实体制造业,如何在新的政策规划下实现转型与升级,成为区别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的全新挑战。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通过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
在这样的一个新的经济环境中,中国制造如何实现从机会成功到战略成功的转型,如何通过战略转型提升制造业在产业链中的价值和地位?如何在传统制造业突破“速度、质量、成本”等核心要素方面而取得新的竞争优势?从企业信息化到信息化企业,将是中国制造企业在新经济环境和新赢利模式下的战略转型与突围之路。
从企业信息化到信息化企业,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信息化企业的核心词是企业,而不是信息化。信息化企业是信息化融入企业本质,既具有先进发展方式,又具有基业长青能力的企业。”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常务副主任胡建生曾这样描述“企业”和“信息化”之间的关联。
如何实现从企业信息化到信息化企业的飞跃?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进程中,在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政策驱动下,信息化将承载着怎样的使命。
金蝶认为,当前复杂的环境决定了IT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信息化不再是简单的“武装”,更要成为企业转型和升级的DNA。孙雁飞表示,某种程度上说,如何实现从企业信息化到信息化企业,也就是“工具”到“基因”的飞跃?这一课题所蕴含的价值已不仅限于企业本身,今天所理解的信息化甚至可以上升成为解开中国制造业诸多桎梏的关键突破口。
解码信息化企业五大“关键特征”,中国制造质变在即,孙雁飞介绍,信息化企业区别于企业信息化有五个方面的关键特征:
第一个关键特征是从项目实施到战略驱动:项目实施通常以业务部门推动为主,是阶段性的活动。容易被边缘化,无法与企业的战略相联系;信息化企业的信息化是作为公司发展与转型升级的战略资产来应用,与企业的核心价值紧密相连,充分整合各方资源,为企业高层管理者提供充足的决策信息。
第二个关键特征是从内部协同到内外协同:以往,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搭建是一个内部各个功能模块的理顺与整合过程,其主要目的就是达成企业内部的业绩指标,减少浪费与人为错误的发生;信息化企业则更多地通过IT支撑向产业链的前后端延伸与链接,联合开发、供应商维护管理、战略采购规划、经销商订货平台、客户关系维护维护管理、电子商务平台的全方位应用让企业通过各方资源的整合与协同,真正消除内耗、节省成本、带来新的业务组合与商业模式,抢占市场,做到利润最大化。
第三个关键特征是从流程规范转向流程驱动:传统的企业信息化可能是被动的行为约束过程,更多的驱动因素来自于管理的混乱、交货的延迟、项目的失败、质量问题与频发的客户投诉等负面信息。企业疲于应对业务上的各种问题,从而实现业务流程的规范化重组;而信息化企业则是在科学的流程系统中,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撑,并在不断自动修复流程的过程中,持续优化商业模式,实现更高效的企业绩效。这是一种自发推动企业变革的进程。
第四个关键特征是从企业自身到产业链:企业信息化关注的是企业自身的规范和资源,其主要精力集中在企业内部的改良与梳理,甚至各个功能模块之间都没有进行打通,各个单位与不同部门都只能看到本职工作业绩的表现,无法观察到公司的整体表现。信息化企业关注的是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动态以及企业商业模式的匹配度,将更专注于核心竞争力,而非核心竞争力则采用外包或合作方式完成,单一的组织演变为涉及多个组织的伙伴关系和联盟,上下游的产业链各个关键点的企业打通彼此的信息,以最优化的结构实现利润最大化。
第五个关键特征是从数据处理到信息的价值分析:在信息系统里面有很多数据,但数据本身并没有价值,但真正对企业有价值的是信息,需要通过商业智能进行提炼与分析。传统的信息化建设只能呈现给企业主海量的数据,企业家或管理人员如果需要一定的业绩指标,则只能另外运算或者查找,这样既浪费时间,耽误商机与决策的最佳时点,又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与有效性。根据Gartner公司调查发现,商业智能已经成为企业家最关注的IT技术之一,这也必将是信息化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
404 Not Found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