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这和开发者的利益是不冲突的。微信既能给它带来用户,又能给它提供更好的基础服务,比如支付。但敏感的是,在微信这么"有节操"的平台上,开发者若想像原生应用那样获取用户信息,那是不可能的。
这个博弈如何展开,似乎可以参考当年乔布斯去说服各大报业拥抱App Store的故事。在利益最大化面前,所有的执念都不再重要。
把蛋糕分给谁?
追溯风口,App创业已经是4年前的事情,一个冷酷的事实是:"做第三方独立APP,未来成为独角兽的可能性很小了。"
陈书艺表示:"现在头部的工具型APP绝大部分都得归顺或者死磕,比如日历,新闻,天气,大姨吗之类的。"
而反观HTML5,其实它是爆发过的,有意思的是,那次也是在微信上。
"我们2014年的‘神级包’就是因为朋友圈传播火的,当时出现了将近20款超过1000万DAU的小游戏。但是在去年,微信对朋友圈传播做了严格的限制。"
当时,陈书艺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那些东西任它去传播其实是不合理的,微信收口之后肯定是为了制定规则再开放,因为用户需求就在那。"
与这种需求相呼应的是,陈书艺看到,非常多的Android和iOS开发者,现在都在学习HTML5的技术,
"趋势在这摆着,它是一个更通用的技术,小程序开起来之后,肯定在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会更多一些。我们后台的开发者,今年的涨幅比去年、前年还要高,已经有超过10万个开发者在使用我们的工具。而且今年我们接到特别多的需求,比如介绍HTML5的工程师,以及培训。"
开发群体的迁移实际上并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
"回想一下PC年代,其实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比如金山当年招的工程师都是写软件的,待遇都很高。但后来那些垂直类的服务全都做成网站了,用户通过搜索获得服务,所以后来相当多的软件工程师就失业了。他们就只能重新学习怎么去制作网站。"
陈书艺相信,在移动端一定会发生同样的事情。
结语
公众号养活了数以万计的自媒体,但这却并不是张小龙的本意。
他在年初那次演讲中表示:"我自己是很多年的程序员,我觉得我们应该为开发的团体做一些事情。"这就是"微信小程序"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