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方介绍中,上海圆通速递有限公司是中国快递行业领导品牌之一,拥有69个转运中心,遍布全国的六千多个配送网点。圆通13年的发展历程,也正是中国快递业突飞猛进的缩影。
早在此事发生之前,快递业涉“毒”已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没有一家敢保证自己没运过。”快捷快递副总裁林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其中也包括客户在快递公司的“骗寄”。
在被问及圆通事件是否为“偶发”时,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相关负责人回应南方周末记者说,全国范围内的确曾经发生过类似化学品泄漏事件,但“均未造成严重后果”,给用户造成直接人身伤害“尚属首次”。
经南方周末记者查询,《危险化学品名录》之内的一氯丙酮、2-溴丙酸乙酯、苯胺和氯化亚砜都有在快递过程中泄漏的先例,所涉快递企业并非只有圆通。
三年前,中通快递承运的2.5公斤一氯丙酮包裹泄漏,导致12人眼睛和咽喉不适。事后,国家邮政局进行了全行业通报批评。
2013年4月,天津市周凯物流运送的两瓶“氯化亚砜”试剂,12名快递员呼吸道受损。事后,周凯物流被责令停业15天,寄件人被拘留5天。天津市邮政管理局市场监管处副处长祝志平向南方周末表示,周凯物流就是圆通速递在当地的加盟商。
南方周末记者多方求证快递业里寄送危险化学品的数量,但无人能回答。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吴宗之表示,中国90%以上的危险化学品涉及异地运输,每年通过道路运输的就有2亿吨。
由于危险化学品运输的物流渠道门槛高、限制多、运价也高,有运输危险品资质的企业往往只揽接大宗化学品。而小件、零单的化学品运输需求,则流入监管较弱、揽件动力强的快递领域。
“小件都这么寄,这是化工行业的普遍问题。”此次事发的熊兴化工总经理黄胜勇道出行业秘密。
虽然受访的申通、快捷等快递公司中高层都把运送化学品看做“赚不了钱,又惹一身腥臊”的赔本生意,但现实中的情形却是两样。
而作为监管部门,国家邮政局回复南方周末记者,自曝“能力不足”:“寄递企业众多,人员分散,业务量大,邮政管理部门缺少有效的监管手段,监管难度很大。”
在行业潜规则的掩护下,这辆货车驶向终点山东潍坊。
潍坊捷顺通的仓库,人去货空。这里发生的事故存在诸多疑点,足以警醒快递业进行整顿。
卸货,危机被忽视
11月28日晚上23:15,这个装着25公斤致命液体的蓝色塑料桶,走过了约一千公里、越过三个省,在抵达圆通的另一个加盟商--潍坊捷顺通物流有限公司后卸车时,发生了泄漏。目前官方尚在追查泄漏的原因。
此时,37岁的小缪还在60公里外的广饶上晚班。
泄漏的气体刺鼻,两名装卸工轻微咳嗽但并未送医,装卸工作暂停。此时,捷顺通本该按邮政部门规定,立即上报。但关键时刻,它做出了错误的抉择:询问收发件方,试图自行解决。
捷顺通中转点临时负责人张韩胜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员工中毒发生后,捷顺通先打电话给同在潍坊的收件方鸣冉化工。这家以生产100克、1公斤、10公斤规格的小试样产品为主的制药企业,对于一宗对它而言算是最大包装的25公斤的来货,却说不清楚品种。
根据湖北省邮政管理局向南方周末记者提供的事后调查说明,接到捷顺通电话之后,鸣冉化工又给熊兴化工的销售经理黄绪堂打电话询问。当时黄绪堂的回答是氯乙腈。
据事后查证,氯乙腈与氟乙酸甲酯均为鸣冉化工求购物品。只因前者缺货没有发出,此时信息发生了偏差。
氯乙腈是目前国内生产和商业化销售的4.5万种化学品中,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管理的约三千种之一,编号61634。这个目录的主要制定者、北京化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政禹对它的评价是“有毒、严重危害环境”。氟乙酸甲酯虽然不在危险化学品名录中,但其毒性更强。
然而,捷顺通却被明确告知“无毒无害、冷水冲洗、通风放置”。在短暂的暂停卸货后,捷顺通继续分拣发送。事后证明,这个错误是致命的。
此时小缪下班回到家里,妻子和女儿都已睡着。离夺命快递到达小缪手中,只剩11个小时。
错误至此,如果在接下来的11月29日能得到及时纠正,小缪还不至于丧命。然而,错误并没有得到纠正并告知受害者,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这一天的表述近乎“罗生门”。
关键点发生在捷顺通第二次中毒发生的时间。圆通新闻信息部高级经理周晔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9日19时,捷顺通员工发生第二次中毒,三名员工因呕吐较重立即被送医。可能是因为已是下班时间,直到30日8点半,捷顺通致电发件人,才确定为氟乙酸甲酯。
然而,山东省邮政管理局市场监管处副处长陈晓在2013年12月25日两次告知南方周末记者,第二次中毒发生在29日凌晨0:30,也就是在第一次中毒后的约一个小时之后。这与圆通的自述相差将近20个小时。
对于小缪而言,29日是关键一天。但是,如果捷顺通在确认危险化学品之后依然未能重新处置污染货物,这无疑是很大的失职。
不管哪个时间点,捷顺通在自行将包括蓝色塑料桶在内的明显污损件截留封存后,依然把剩余的转送出去,没有将问题告知下一站,也没有告知收件人。
载着重重悬疑,货车驶离潍坊,开往60公里外的广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