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月19日发布的议案,中石化将对这部分资产负债进行审计、评估和重组,并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参股,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社会和民营资本持股比例不超过30%,投资者、持股比例、参股条款和条件方案将后续确定和实施。”中石化方面称。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中石化上市公司旗下的销售事业部和各省市公司的石油销售公司为平级,此番将整合成的独立销售公司,由傅成玉兼任董事长。
公司新闻发言人吕大鹏进一步表示,30%的概念是上市公司的规定,“特别重大融资,董事会对董事长的授权是30%,并不是说一个上限不能突破,只是说董事长得到的授权是30%。”
这对于石油业界和社会公众来说,却是“反垄断”斗争的一次巨大突破。
自1998年重组改制后,油荒和高油价一直是社会公众诟病石油央企们最主要的话题。舆论认为,是中石油和中石化通过控制全社会主要加油站,成为限制有车族购买充足廉价成品油的手段。
“然而中石化的加油站只有3万座,两大集团所有加油站加起来也只占全社会加油站总数的50%。社会资本建加油站,中石化是拦不住的。”一位不愿具名的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专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只是过去国内成品油产量不足,有部分还需进口,因此供应有所紧张。”
相关资料证实了这种说法。截至2013年6月30日,中石化旗下自有加油站为30669座,而到了年底却减至30532座,“被转让和移作他用的加油站多是低效甚至亏损的加油站,今后这种低效站还会被继续削减。”上述中石化专家说。
然而,傅成玉显然不想继续这种单纯的减法,他希望转变经营机制,令更多的加油站成为高效站。而这在原有的国有体制下很难做到,因此他希望能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利用它们灵活多变的机制,彻底转变原有的企业弊病。
此外,目前国内炼油产能已经过剩,2013年柴油供大于求矛盾比较突出,国内的市场状况已大不如从前;同时国际市场投资,特别是上游油气权益投资又面临价高利微的窘境,因此近年来,石油央企的高管们都在强调“突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性。
2013年中报显示,当期中石化旗下单站加油量已达3620吨,同比又增长了3.81%,这已是公司十余年的连续增长,继续增长空间十分有限了。
“比如是否能将现有的加油站非油业务做得更大、是否能让它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用品的线下配送中心,这些都需要外部力量推动才能做到。”
据上述中石化销售公司人士透露,根据总部的要求,中石化旗下各省市销售公司从2月起就开始盘点各自资产,4月1日,向中石化股份公司与独立的销售公司上缴报表,5月1日后,它们将由独立销售公司统一管理日常运营;5月1日后,中石化也将开始与有兴趣入股的社会和民营资本,洽商合作模式和股权比例等细节,年内有望达成合作协议。
中石油:引入民资向上游延伸
随着中石化打响引入民资第一炮,中石油也表示不会拖改革后腿,其选取的突破口则是社会广为关注的上游。
3月5日,周吉平表示,合资合作方面,中石油已经搭建了六个合作平台,其中包括与延长石油集团共同成立的陕西延安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共同开发陕北的油气资源;还有中石油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三方合作勘探开发克拉玛依红山油田;在页岩气方面,中石油与重庆市也正在推进投资合作;油气管道方面,他们在西气东输的三线,以及一线和二线的西段都在吸收社会民营资本。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经历了去年下半年中石油的反腐风暴后,中石油上下对蒋洁敏时代的工作方式、方法进行了反思,开始谋划如何向社会、向外资、向民营企业开放。
“过去在长庆油田、大庆油田等老油田都有土政策,允许油田自己将一些低产井以承包或分成的形式进行对外合作,冉新权(原长庆油田总经理)等正是利用这种方式给自己谋私利。”有中石油总部人士称,“现在我们将这些灰色地带废除,明确拿出来与社会资本等进行合作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