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对智能手机的需求也正在产生矛盾,比如对手机的外观追求越来越轻薄,手感好,易便携;同时又希望作为自己几乎全天携带的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
一些企业包括苹果希望将智能手机希望设计为“全能产品”,但很快发现这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比如受机身体积限制,智能手机不可能塞进像微单一样的大光圈可变焦摄像头,也不可能装入音效超强的扬声器模块和音腔设计。
在芝加哥摩托罗拉总部,Moto设计师曾对《壹观察》表示:智能手机现段时间的创新与进展相对缓慢,似乎进入瓶颈期或者死胡同,Moto希望通过Moto mods打破这个硬件瓶颈,创造系统软件与硬件都可以扩展的平台,并向第三方为用户开发喜欢的配件,就像一个硬件配件商店 配套的移动应用商店,而不再仅仅是单一的APP Store模式。这位设计师甚至希望将深圳的无人机、可穿戴设备、VR,甚至物联网设备都接入Moto Mods。
因此,当Moto Z内嵌的智能硬件扩展处理器(MPU)以及机身所带的16个摩磁触点出现,实际上智能手机创新在走向一个另外的选择:不再为所有用户提供全部但平庸化的功能,而是让用户自己选择定制模块:比如喜欢摄影的用户选择哈苏10倍的光学变焦模块——这是苹果iPhone 7 Plus双镜头都无法超越的体验。
当然有媒体评论说:“为何不买一个单反或者微单?”答案很简单:并不是所有用户都是发烧友,单反或微单目前的软件体验远不如智能手机 APP提供的服务更加丰富和易用,并且后者更加经济。更何况,微单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智能硬件平台,但具备了智能模块的智能手机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不过,iPhone 7依然热销,并且超出之前业内预期。要做硬件生态创新的Moto看起来更加需要说服用户体验和购买,并且吸引到更多智能模块开发者提供更多的硬件设备。
值得一提的是,Moto此次官方微博还推送了一个盲测视频实验:视频中现场邀请了一些“果粉”,请他们谈苹果这次发布会所发布的新品给他们的感受,接着向他们展示了一个新品和模块(并没有告诉他们是Moto Z,而是暗示可能是苹果的下一代产品),接着询问他们的感受,果粉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最后揭晓是Moto Z,果粉们认为这种模式非常创新,产品相当不错。
正如Moto CMO Jan Huckfeldt对认为的:“人们有时对某些品牌有盲目的追从,即使这些品牌不提供真正的创新”。
对于用户来说,品牌价值也是购买产品的选择因素之一,而产品创新与品牌溢价之间往往存在“时间代差”,Moto并不需要焦虑和急躁。现阶段最重要的是,如何降低智能模块开发者的成本,并加速市场转化能力。或许从智能模块模式推出到用户大范围普及,只需要2-3个阶段的产品迭代,摩托罗拉需要让用户知道的是,那个“不安分”的Moto重新回来了,智能模块设计是一个很酷又好玩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