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移动云计算的探索和实践
云计算服务作为与电信服务一样的电信公共服务,需要可靠、可信高质量的服务水平。而这正是中国移动经过多年来发展所沉淀下来的特质。中国移动在提供云计算方面具有以下的自身优势。
我们拥有覆盖全国的网络,以及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云计算服务;
其次我们具有完善的运营支撑系统和丰富的公众服务运营经验,可提供电信级高水平的云计算服务;
第三作为国家大型骨干企业,中国移动具有较高的品牌信誉,能够为用户提供安全放心的云计算服务;
第四移动通信规模大,中国移动来讲有八亿客户,我们与产业链各方保持良好的合作共赢关系,具有较强产业影响力,我们相信中国移动在移动互联网发展过程当中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移动在云计算基础设施上不断的加大投入,目前位于北京的国家信息港和位于广州的南方基地已经陆续投入运行,累计提供超过一万个机架的服务器,数十PB的存储空间,以及百G的出口带宽,哈尔滨、呼和浩特、贵州等数据中心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进行规划建设阶段,预计提供超过10万机架的服务能力,为未来提供更大规模绿色高效云计算服务基础奠定了坚定的设施基础。
在扩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同时,中国移动也在云计算应用上全面加速商业步伐,企业私有云已经有超过1.2万余台的服务器规模,在实现IT系统快速部署集中整合,有效降低IT系统成本方面初见成效。正在试商业用的移动云面向企业、政府以及个人客户提供公众云服务,打造开放的云计算生态环境。面向个人采集应用,比如说像照片、通讯录、信息等各类个人信息为基础提供跨平台终端的云计算服务,日均活跃数55万,中国移动和教育部打造的教育云面向174所高校开通服务,推动实现教育公平化、均衡化、信息化。目前中国移动集团私有云400台服务器投入使用,各省级云建设规模超过八千台服务器,正在规划到上万台服务器,私有云提供虚拟机、云存储、安全业务、互联网业务及部分IT系统实现业务整合,通过云计算技术引入和资源共享,极大减少传统小型机和磁盘阵列的采购,降低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成本。中国移动一直秉承开放共赢的理念,全面推进产业合作。
一、与产业各方积极合作推动云计算产业发展。我们联合华为、亚信联创、北邮等九家单位建立中国移动、大云、hadoop、开源社区依托云计算专委会建立云计算开放实验室。
二、积极参与国内国际标准化和开源组织工作,牵头完成弹性计算应用接口等国家标准制定。参与工信部绿色数据中心升级评估,推动云计算产业良性健康发展。
三、中国移动公众云服务首批通过工信部可信云认证,加强公众服务云安全性、可靠性和服务质量。
为了满足中国移动IT系统高性能低成本,高可扩展性,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需求,自2007年起中国移动就在云计算方面启动大云研发计划。针对线网需求集中力量打造资源池、大数据和云计算增值服务三大产品线。截至目前大云产品在17个省公司尽一百个应用实现落地,部署规模超过三千台服务器,15PB的裸存储,在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同时取得降低成本的效果。
这有两个案例,在大云BChadoop成功应用福建的云服务平台,处理量大可扩展性更强。案例二,大云BC-RDB成功应用,降低线网对数据关系的依赖性,性能优于传统架构,成本降低了50%。为更好的推进云计算和大数据产品自主研发和运营支撑,中国移动将在苏州成立苏州研发中心。苏州研发中心将进一步完善云计算产品体系,推动传统IT系统向云计算架构演进。同时也开发大数据核心产品及服务,打造企业级的大数据平台,挖掘大数据的价值。
三、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针对当前云计算产业发展我们提出如下的建议:
抓住变革契机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云计算是IT技术的一次变革,所以我们应该抓住机遇,鼓励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快速提升我国IT产业的竞争能力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制定政策法规,规范服务环境。这里有两个层面:对于使用云计算服务的用户来说,安全性和隐私保护至关重要。建议政府和监管部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云计算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法律法规,并开展可信云服务标准化制定和认证。提升用户对云计算服务的信心。从国家和政府数据安全以及公众信息隐私保护角度来说,应该制定完善的数据主权、离岸数据管理的法律法规,同时应该规范国家、政府、产业以及非政府组织的云计算应用方式,确保政府信息、用户隐私和国家数据的安全。
推动应用实施,避免重建设轻使用。产业发展初期出现跑马圈地,重建轻用的现象,带来了云计算中心以及数据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应该避免。政府对云计算试用有很好的示范效应,建议云服务纳入政府采购目录,通过政府示范作用带动发展。
制定云计算标准,打造共赢的生态系统。开放接口API的标准推进合作共赢良好产业格局形成。
各位来宾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范围广泛,影响到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我们愿意与产业各方携手合作,聚合产业力量,共同打造优质的云服务,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