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一个名叫拼多多的微信公众号推送了自己的第一条消息,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仅耗时三个月,公众号粉丝数就从0激增至1000万,而这一数字现已逼近2000万。一路上的争议和质疑没能阻挡其蓬勃的势头,如今,年轻的拼多多选择直面媒体,主动发声。
以一波波低价爆款强势霸屏而创造销量奇迹,通常被视为电商平台野蛮生长期的惯用手段。在拼多多相关负责人看来,野蛮并不是贬义词,它体现了用户之中蕴藏的消费动力,是挣脱预算束缚的原始需求的绝佳形容。
随着拼多多关注度的飙升,拼多多的用户自发组建了许多微信群。本来素不相识的人们,因为拼多多而相识,边聊天边分享优惠信息,聊着聊着就成了朋友。
朋友的力量,是拼多多的杀手锏。一直以来,社交流量变现难度远大于商业流量几乎是业内共识,腾讯曾为此头疼不已。而拼团的兴起,意味着社交电商新形式的出现成为可能。事实上,拼多多并不是第一个玩社交拼团的电商平台。早在2014年10月,京东就提出过类似概念,却并没能在市场上掀起波澜。沉寂了近一年的社交拼团style能在拼多多App上爆发,与其对拼团模式的深耕密不可分。
在用户眼中,原本就颇具竞争力的单人购买价,妥妥沦为拼多多拼团价的衬托——毕竟一键分享至朋友圈呼唤小伙伴儿,拼团成功即可共享优惠,何乐不为。而对于商家而言,拼多多的拼团既有人情与互动的乐趣,又不模糊产品焦点,值得尝试。出于对这一理念的高度认同,网易考拉海购、麦乐购、Coppertone确美同(水宝宝)、WMF福腾宝、HUGGIES好奇、罗莱家纺等知名商家接连选择与拼多多达成战略合作。
强强联合,使拼多多平台的品类迅速扩张,其中,海淘、美妆、家居等版块更是涨势喜人。一度被视为拼多多拳头版块的生鲜水果,虽然仍保持在日均二三十万单的销量,却也因为其它品类的迅猛增长而仅占平台销售总额的三成。
这确实是妙棋一着:名牌与平台合力精选的口碑产品传播成本低、影响力广,如潮的好评也让一些谣言不攻自破。
虽说是首次接受采访,拼多多相关负责人并没有回避网络上的负面消息。对于部分用户反映的“水果损坏”、“疑似虚假发货”的问题,他也给出了详细的解释。
“不佳的购物体验,会影响平台用户的忠诚度。拼多多严选多家生鲜品牌商,实现了比拼好货种类更丰富的水果供应,也是为了给大家更多的选择。与我们合作的生鲜电商,必须是天猫上的热门商家。而一旦涉及处罚,我们机制还比天猫更严格。比如生鲜类目,只要买家提供订单信息和相关图片,坏多少,就罚商家多少,也就赔买家多少。据介绍,这份规范的细节仍在不断调整之中,目的只有一个:为拼多多用户提供更有保障的购物环境。”
至于虚假发货的问题,拼多多在接受买家投诉的同时,平台客服也会展开抽查。入驻商家若被查出虚假发货,拼多多平台将对其处以罚款,并等额补贴给相应买家。“当然,现阶段平台客服联络渠道有限也是用户体验不够好的原因之一。我们的新退货系统即将上线,相信它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局面。提升用户满意度的同时,后台收获的用户反馈,也将在选品和平台优化等方面帮助团队少走弯路。”
谣言也罢,质疑也罢,拼多多团队似乎可以无视纷扰,淡定前行,因为不断增长、始终亮眼的销售数据才是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真实反映。可能是介意曾被误解为“套取用户信息”,拼多多相关负责人在受访中也一再强调团队做品牌的决心。
在国民跨境消费能力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众跨境电商和谐共存并非天方夜谭。巨头格局初定,守成容易,但要鲸吞对手的市场份额,怕是只能以劲敌决策失误为前提。在电商混战中,拼多多拒绝盲目复制,轻骑出奇制胜,也属情理之中。在提升品牌美誉度上,它将如何发力,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