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营销、造势的背后,却是供货短缺的尴尬对比,这让等候多时的用户反感,带给小米的也是“模仿苹果饥饿营销”的质疑。
同时,供求不平衡的背后乱象则容易滋生。除官网排队预定之外,小米提供了一种凭借F码预定手机的特殊渠道,F码是一组数字和字母组成的实验码,凭借F码用户可以在机有效期之内在小米官方网上商城直接购买小米手机。但因为供货严重不足,有人在F码身上打起了主意,据查证,F码在淘宝上已经被卖到了300以上,米粉们趋之若鹜的F码为什么会大量出现在淘宝上被加价出售?除此之外,小米公司官方所设的大客户部,可以直接面对一次性购买几十台的经销商供货,而经销商到货后普遍加价500以上再二次销售。
饥饿营销是把双刃剑,苹果公司的“可控泄漏”战略为其赢得了全球市场,而小米手机却也因过分的“饥饿”让用户失去了耐心。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称,小米的信誉及其在米粉心目中的地位已经开始透支。
为表达不满,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此前发布的微博“11月29日中午12点,15万台小米手机2,20万台小米手机1s”顷刻间斩获数千条评论,其中不少是负面评论。李易还表示,雷军应该反思一下,千万别把“发烧友”当“粉丝”。稍有差迟,“米粉”立马变“米黑”。
“‘饥饿营销’就是一个伪命题”,雷军最终还是针对质疑做出了回应:“有货压着不卖意味着什么?一台小米手机售价2000元,50万台就是10亿元;频繁断货,还会给消费者带来坏的体验。对哪个公司来说,都是违反商业逻辑的;一般来说,小米手机的供货周期是3-4个月。也就是说,在一台手机制造好的前4个月,就要把货款支付给零件供应商。为了缓解资金压力,货流通得越快越好。”
但也有手机上游从业者认为,在等待期货手机的三个月过程中,CPU、芯片、屏幕、电池等成本都会下降,手机厂商可能意在赚取更多的差额利润;并有报道称,绝大多数用户是在小米一代手机正式发布后等待长达10个月的时间,才能真正花1999元买到小米手机,前4个月发货量占总发货量不到10%。而这10个月中硬件成本已经大幅降低,当初的低利润配置已经变成暴利。
为平复用户心情,雷军多次承诺小米2的供货情况已经缓解,预计未来两个月内出货量连续翻番,明年一月份起单月供货过百万台。且“打算每周五开放购买,那天有多少货就出多少货”。
这意味着,一直处于纠结中的小米渐渐开始理出头绪——回归供货。
华为:重蹈小米覆辙
小米手机的风靡搅乱了市场,很多人坐不住了。其中就包括华为。
与小米、魅族等“互联网硬件公司”不同,作为全世界500强企业的华为一直凭借其过硬的技术实力和高品质的服务为人称道,专业、审慎是华为的代名词。而在近期国内手机市场掀起的低价四核浪潮中,我们也发现了华为的身影。
仅售1888元且为现货出售的荣耀四核爱享版手机(也被称为华为荣耀2)一经发布便引发巨大关注,于是那些被小米饥饿营销“折腾的死去活来”的消费者仿佛迎来新生,纷纷“倒戈”华为阵营。
有趣的是,为配合营销,华为在荣耀四核爱享版手机的广告中突出强调“现货”二字,也被网友指称是对小米手机的讥讽。
11月1日,荣耀四核爱享版手机预约活动正式在华为商城拉开帷幕,首日100万预约量足以说明消费者的热情与期盼。11月4日,该款手机正式开售,依然有为数众多的消费者蜂拥至华为商城中付款下单。至此,华为荣耀四核爱享版可谓声名鹊起、顺风顺水,然而好景不长,问题就出现了。
自发售之日起之后的半个多月时间里,绝大多数消费者反映仍未收到手机,于是不满的情绪立即通过网络传播开来,华为商城官方微博及论坛中充斥着大量消费者的抱怨。
一位投诉者甚至言辞激烈——“如果说小米是在赤裸裸的搞期货模式玩饥饿营销,那么华为是不是在挂着现货的羊头卖着期货的狗肉?再说直白一点,华为是不是也和小米一样,在玩着饥饿营销?”
在此期间,华为商城官网与京东商城还一度出现乌龙调货情况。据用户反映,官网因访问众多瘫痪后,给官网准备的余下2000台荣耀四核应急发给了京东。但当晚官网被修复后,此前预定成功的消费者却没有机器发货,一度引发混乱。
华为手机在发货延迟上的问题甚至遭到了《中国质量万里行》节目组的曝光,报道中称,“华为的荣耀四核爱享版在嘲笑完小米手机是期货之后,自己也陷入了迟迟不能发货的自相矛盾中,并引起不少消费者质疑。”据称,目前购买荣耀四核爱享版手机却迟迟收不到货的用户不在少数,华为也只能无奈的对这些用户进行了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