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信驾到叫板微信 跨网短信、电话留言均免费

2013-08-20 11:06:57      参与评论()条

    8月19日,易信出关,战微信。这是中国电信与网易联合出品的一款即时通信工具,目前已登陆各大手机应用商店,其跨网免费短信、免费电话留言等功能瞬间亮瞎各圈子,尤其是中国电信用户使用易信所产生的无限流量费用将全免,更是惹来小伙伴们相互吆喝,咱是不是该换个场子了?

    “欲挑战微信”已成为业内对易信最直接的评价。不过,易信的实际体验究竟如何,是否真正能对用户已经突破5亿的微信产生威胁?这款产品最终能走多远?还得交给时间来裁决。

    动态

    易信出关,狙击微信

    易信实际上就是与微信功能类似的一个应用,集语音、短信、视频消息传送等功能为一体,此外还支持视频通话、多方电话会议、网络存储等功能,并且可以在PC端使用。

    和微信相比,易信提供的免费短信、电话留言服务无疑是亮点:用户可以通过易信免费发短信,不管对方有没有安装易信,该服务适用于电信、联通、移动所有手机用户。

    而且,易信不仅可以与手机用户之间进行语音通话,还可以与固话之间进行语音通话。通过“易信”的电话留言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端发送语音至固话,固话则会通过来电提示的方式提示用户有一条语音留言,固话收听后可以通过数字键进行回复,这相当于将微信的语音对讲扩充到任意手机和电话用户。

    由于易信必须以手机号为注册号,因此加入“易信”后,用户可首先通过通讯录联系人获得好友,随后也可通过朋友的真实推荐获得更多好友。

    其实,易信并非白手起家,之前,中国电信就推出了即时通信产品“翼聊”,今后翼聊的用户将全部转为易信用户。

    用户体验

    部分短信、语音留言凭空消失

    记者下载发现,易信界面整体给人小清新之感,不过,当天的尝鲜体验并不愉悦。

    15时26分,记者用免费短信功能给身边同事发了一条短信,截止到20时发稿时止,这名同事都没有收到短信。

    16时14分,记者又给另一同事和办公室固定电话发了一条语音留言,12分钟后,同事接到了来电号码显示为05714009668668的语音留言,但发给固定电话的留言杳无音信。

    据了解,易信目前必须通过手机号注册,但实际发送出去的短信和语音留言,却是通过第三方号码转至联系人的,也就是上述的“系统号码”。也有不少网友反映,头一次看到这个号码时,以为是推销保险或者其他业务的,直接忽略掉了。没想到,隔一段时间后,这个号码又来了,接听之后,还需要耐心听完一段说明该电话留言来自易信用户 ×× 的说明,最后再按“#”号键结束录音并完成语音回复。

    为何记者发送的短信和语音留言会凭空消失呢?从事软件开发的周慧宇分析认为,“信息消失”一方面和网络信号有关,也很可能跟系统推送的特殊号码有关,因为这类号码很容易被安全软件拦截。

    此外,还可能是因为应用刚发布,性能还处于完善阶段,出品方的内功还需加强。

    微评论

    又一个垃圾短信的天堂?

    @向圆圆:因为门槛低,这个软件很可能会导致垃圾短信泛滥的情况,如何防止通过易信做垃圾信息推广,是易信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多多:易信比较适合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易信能够保证其服务抵达任何手机和固话,且对方不接听会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呼叫,比较适合与没有手机,只有座机经常出门的老人联系。

    @W了一切:估计这个挑战不会成功……大家都已经用习惯了微信,你觉得在中国有多少人愿意改变习惯去用一些新的东西?

    行业观察

    能否成功

    还得看如何取悦竞争对手

    易信的面世,似乎已在业界的预料之中。因为微信对运营商短信、语音通话咄咄逼人的蚕食,早已惹得运营商们骚动不安。中国移动一直旗帜鲜明地“反对”微信,联通则迫不及待地傍上了微信,8月初,双方联合推出了“微信沃卡”,此前中国电信如何应对一直未明确表态,眼下,局势已明朗。易信一面世,不少人对其最直接的评价就是“欲挑战微信”。

    互联网观察人士贾敬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易信狙击微信的意图显而易见,但现在评论二者谁会胜出还为时尚早,最终得取决于产品的用户体验。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易信如何平衡好各方竞争对手的关系,如电信与移动、联通,网易和腾讯分别是竞争对手,腾讯又和三家运营商有合作,各方关系非常微妙,不排除易信的亮点功能会受到打压或被设置关卡,如发往移动、联通用户的短信、语音留言接受会“被”延迟甚至消失。

    “客观地讲,用户对易信应该是充满期待的,易信对用户也会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影响,毕竟微信一家独大对互联网行业、对用户都不是好事,适当的制衡才会让微信有所顾忌”,贾敬华同时指出,过去运营商依靠垄断优势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如今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运营商也因顶不住沦为管道的压力纷纷求变,相继拥抱互联网,这也预示着,IT全行业的大变革已经开始。

(来源:华声在线)

(责任编辑:CT001)
 
网友发言 已有人参与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提交评论

社会文史娱乐汽车科技旅游城市文化

新闻 军事 论坛 娱乐

新闻频道
国内国际社会评论文史专题经济新闻图库老照片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中国军情国际军情军事历史网友原创军事专题军事图库武器装备军事文化
汽车频道
车闻Update漫话车型漫记车映像实拍解析行业动态新车资讯独家评测汽车生活人文之旅
教育频道
留学移民高考中小学拒讲堂师说商道商论
游戏频道
游点意思网络游戏网页游戏单机游戏手机游戏军事游戏游戏产业发号中心游戏美女图说游戏囧游囧事
科技频道
业界互联网行业通信数码手机平板IT硬件相机笔记本家电产品库
旅游频道
X旅行视界目的地 美图发现社区
文化频道
专题非遗沙龙历史艺文博览读书图库书画禅文化
书画频道
资讯收藏展览在线展厅艺术家视觉专题
体育频道
国际足球中国足球NBACBA 综合体育图片汇总专题策划
视频频道
新闻军事中华出品原创娱乐纪录片微电影决胜海陆空
娱乐频道
明星电影电视音乐专题图库论坛
公益频道
老兵出镜老兵动态老兵资料库关爱老兵在行动公益组织公益人物
城市频道
城市聚焦城市设计城市生活城市策划城 市图赏城市加盟城市论坛
社区频道
中华论坛网上谈兵中华拍客社会时政国际风云生活消费休闲旅游美丽女人娱乐八卦经济风云情感世界文学天地
好医生频道
保健养生疾病防治行业资讯名医谈健康 医生专栏食疗跑步
经济频道
国内宏观海外经济产经商贸时尚消费电商眼球儿企业故事专栏评说识局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