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科技讯】在目前的智能电视市场上,4K应该算是最热的概念了。在很多用户的疯狂热捧之下,一些厂商也把标称4K的电视售价顺势拉倒了3000元左右。这不仅让很多对技术并不熟悉的用户趋之若鹜,甚至一些准发烧友也开始了疯狂。在这种情况下,专家提醒,4K内容的缺失,以及包括网速带宽对体验环境的限制,实际上使得4K的概念,目前更多的还只是一种营销手段。并不会为用户带来宣传中的高品质体验。
4K电视陷“有枪无弹”尴尬境地
在目前的4K电视市场上,传统家电企业的产品价格依旧高企,其宣传力度也相对不大,倒是很多互联网厂商出来搅局。这其中以乐视的X50 air 4K智能电视和小米2为主,这两款产品目前的定价都在3000元-4000元价位段。已经大幅度低于了传统家电企业同类产品的售价。
不过中华评论员认为,上述这些产品虽然价格亲民,但实际上其强调的也只是硬件方面能够对4K提供支持。但一个真正的4K电视,应该作为系统化产品存在,在电视的载体背后,还要涉及片源,网络带宽支持等很多因素。别的姑且不论,仅以我国目前的平均网速来看,至少要支持在线4K播放,依旧很难。
但在厂商方面,目前似乎有意无意的,忽视了4K电视硬件之外的东西。比如小米2,其宣传的重点在于搭载MStar四核1.45GHz CPU,Mali450-MP4图形处理器,2GB+8GB存储,支持802.11ac协议在线播放4K视频流畅。不过,与电视同期发布的,并没有任何太多的4K节目源。这就造成了一种“有枪无弹”的尴尬境地。虽然小米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内容的积累需要过程,而在这个过程当中,用户对于4K的概念也会逐渐变得模糊。
刚才提到,除了小米之外还有乐视。诚然,乐视作为一个专注于视频内容的网站,依托其自身资源可以提供一部分4K内容,其生态链和竞争对手相比,也更为完整一些。不过,仅靠其一家产出的内容,面对如此庞大的用户市场,实在是杯水车薪。
服务仍是互联网企业涉足家电短板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小米,乐视等互联网厂商对于推动4K电视硬件普及做出了贡献,但就目前来看,这个产业生态系统的闭环尚未形成,还有很多亟需全面系统化建设的东西。如果仅仅停留在硬件层面,天长日久之后,对于用户追新的热情,恐怕会产生伤害。这样的例子在电视行业也并非没有发生过,3D电视至今仍然只是空喊概念,就是源于既无内容,也无产业链配合。
目前4K电视的发展尚属初期,不过情况却和当初3D电视的发展有颇多类似之处。在概念铺天盖地的炒作之后,并没有实际的内容跟进。这就如同战争时期,炮兵的火力覆盖之后,步兵并没有随即跟进。造成的结果就是,费了颇多兵马钱粮,但阵地却转瞬间易手他人。
另外,和传统家电厂商相比,互联网厂商的优势主要集中在营销层面,因为后者是靠营销起家的。有专家指出,资源整合,渠道合作;创新营销模式以及宣传能力,是互联网企业涉足家电市场的优势所在。
但由于电视产品的生命周期远长于手机产品,如果没有整体产业链的配合与支持,必然造成在服务体系方面存在短板的问题。这也是用户对于互联网厂商推出家电产品颇多诟病的地方。单从这些方面来看,互联网企业入驻家电市场,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