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CPU供电模块
MOSFET、电感器、电容器,这三种元件构成了主板CPU供电的主要部分。而在这三种元件中,受温度影响最大、最明显的就是电容器。
电容器是一个很讲究工作温度的器件,因为电容器的容量和ESR(串联等效电阻)等参数都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自己改变,其中ESR的变化值则尤其重要。
ESR温度变化示意图
在先前介绍电容器的文章中笔者讲过,电容器的阻抗是由容抗、感抗、ESR共同作用决定。尤其是ESR,它在其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无论工作频率高低,ESR都能够对电容器阻抗产生直接影响。
电容阻抗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和几乎所有事物的电阻变化特点一样,电容器的ESR也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降低,随着温度的下降而提高,而电容器的阻抗也就随之变化。
毫无疑问,电容器阻抗越低越好,该数值越低则电容器的滤波效果越好。因此,随着温度的降低,电容器的阻抗开始提高,而滤波效果自然慢慢下降。当杂波增至一定幅度,超出了CPU的承受能力时,电脑就无法正常工作了。这也就是为何在寒冷的冬天,原本好好的电脑突然出现点不亮问题的原因。当电脑通电一段时间后,电流和电阻产生的热量令电容器温度慢慢上升,电容器的滤波能力逐渐恢复,电脑也就正常了。而原本就没有损坏的设备,自然工作得相当稳定。
电容内部材料随温度变化的形态改变
看看上面的图,各位可以更容易明白。上图是采用三洋OS-CON电容器和普通铝电解电容器的设备在不同温度下的表现。由于三洋OS-CON电容器具有ESR几乎不受温度影响的特点,因此该设备即使在-20摄氏度也能正常工作。而使用普通铝电解电容的设备则无法在低温下正常运转。注意,这并非说某一类电容器无法在低温使用,若在电路设计上更宽松一些,保证电路在低温下有足够的滤波能力,设备仍然会正常工作,只是这样就增加了成本。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又有新的疑问。为什么去年冬天没有出问题?难道厂商没有做稳定性测试么?其实这也事出有因,原因有二:一为天灾、一为“人祸”。
外因:天灾与人祸
天灾
在这个冬天,我国南方迎来了50年不遇的大雪,天气异常寒冷,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冻灾。
冰灾一景
这样的大雪若出现在干燥的北方其实不会有什么大碍,最多只是打扫积雪而已。但是在南方水乡,由于湿度很大,路面会立刻结出冰层,远比雪地的摩擦力更小。而电线杆和电线也由于大量结冰和积雪而被压垮、拉断,从而造成大面积断电。现在冻灾尚未完全过去,笔者在此祝灾区的朋友们万事顺利。
言归正传,一反常态的寒冷使得习惯温暖的人们措手不及,我国南方城市并不配备暖气,很多家庭也没有购买电暖设备,尤其是学生宿舍更不大可能具有电暖设备,这使得很多地方的室温都低于10摄氏度,甚至不到5摄氏度,这就造成了低温的客观条件。这也是为何出现问题的用户多来自南方的原因。若按照常规年份,北方有暖气,南方温度高,这样室温通常都不会低于15度,也就没机会造成低温门了。
首页 上页 | 1 | 2 | 3 | 下页 尾页 共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