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下”60%股权值得了1000万美元? 2001-09-27 17:45:56
谁都知道:“榕树下”要出售了。“榕树下”曾经是现任CEO朱威廉的个人网站,是一些比较知名的网络文学作品的发祥地,在互联网大萧条的今天,它的60%的股权至少价值1000万美元。 虽然结果将在数日内揭晓,但朱威廉仍然不愿意提前透露并购方姓甚名谁。对朱威廉来说,最近这段时间,自己有点喜忧参半:喜的是“榕树下”身价不俗,没有辜负众多员工 对“榕树下”的期望;忧的是为什么大家的眼光都集中在这价值1000万美元的股权上?为什么大家都将在“榕树下”的投稿、出版进行折算,说他赚了多少钱?朱威廉似乎稍微有一点抱怨。 无风不起浪。尽管朱威廉一再强调,对他来讲,60%股权折算出的1000万美元和“榕树下”网站相比并不算什么,自己辛苦四年抚育网站的结果不是一个钱字了得的,尽管商业运作不是众人想象那般:折算稿费、出版就能赚钱;尽管自己在并购过程中,始终强调收购了的“榕树下”依然会保持独立的品牌、独立的团队、独立的管理。看惯了资本导演的一幕幕分分合合剧目的观众始终很关心,“榕树下”凭什么这么值钱?更何况在相当一部分人眼里,“榕树下”始终不能脱离“炒作”的嫌疑。 1999年建立的“榕树下”,在2001年这个互联网的冬天没有冻死,反而越活越好,有人称之为“‘榕树下’现象”,即“反其道而行之,却屹立不倒”。大家问:在别的网站死亡的时候“榕树下”在干什么?朱威廉的回答是:“榕树下”之所以可以生存,主要是没有进行大量的泡沫式宣传,保持了相当的冷静,换句话说,就是将“榕树下”当作传统企业来经营。 当记者问到“榕树下”的广告收入是多少的时候,朱威廉说是占总收入的60%。但根据媒体公布的数据,记者发现:“榕树下”7月份收入的200多万元中,有190多万元都是广告所得,这样按比例计算,广告收入应远远高于60%。不管比例到底是多少,广告收入看来占据了收入的大部分。 据说这是朱威廉“始料不及”的事儿。据说,朱威廉曾经对外宣称不接受广告。网友说,“这样的宣称真正成为了宣传榕树下的广告”。通过贴片广告的方式出售节目,并且在拥有了37家签约电台后,榕树下构建了一个全国范围的广播网,每天的覆盖人群可达1亿。朱威廉告诉记者,在并购后,“榕树下”的经营将会依靠出版和发行,广告收入现在虽然多,这样的情况不会持续太久,也不会成为将来主要的财政支柱。 除去广告,出版发行和文章授权发表业务是重要的利润源头。“榕树下”预计,这一部分将占到今年所有收入的40%。现在“榕树下”已出版图书117本,发行图书235万册;还在策划自己的杂志,并在北京等地建立自己的发行渠道。另外,“榕树下”每个月依然会收到版权代理费用5万多元,这为“榕树下”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力。 “榕树下”的赚钱模块大致如上。可以看出来,“榕树下”的赢利,完全是网站的附加值大于其本身的价值,“榕树下”的目前的身价,主要不是网站本身的价值,是它整合了以互联网为主体的各种资源,利用传统手段电台贴片广告、图书出版发行、版权授权等,形成了榕树下的品牌,真正值钱的便是“榕树下”的这个品牌。 朱威廉宣称,等到2002年,并购后的“榕树下”将会有1亿元的收入,主要业务将依托网站上的资源,主要打造出版和杂志业务模块,并成为主要的经营业务。也有很多人问:“榕树下”可以创造1亿元收入,那么朱威廉为什么要卖掉? 实际上,“榕树下”最有价值的资源就是比较旺的人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聚集了一定的人气,就会为其带来相当的财源。现在,“榕树下”拥有签约作者2011人,其中不乏忠诚度高的文人。网上的文学资源是可用来支持节目和出版的根源。“榕树下”的成功和这些资源密不可分。在出售了“榕树下”网站的部分股权以后,出版、发行等依然运转在朱威廉的名下,最有价值的资源依然在这个三十来岁的网络经济富翁手里。(中关村周刊 琪 宇)
与 或 标题 关键字 以上全部
·国家级治脑病新药思维源 ·中藏药治疗脑病新突破 ·治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 ·养肾·痛风·长寿 ·肝病泌尿脑萎缩新药介绍 ·强直性脊柱炎康复乐园 ·让中医辩证不孕不育 ·国医治股骨头坏死一绝 ·乙肝为何久治不愈? ·二千元垄断批发做老板 ·中医中药专治前列腺 ·治牛皮癣白癜风已成现实 ·专治痛风病的白衣天使 ·不孕不育的杏林奇葩 ·专卖店零售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