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北方第一“天坑”探险(多图)(1) 2001-07-24 13:58:17
7月11日,中国科学院确认,在北京房山区上方山发现“天坑”。这是继广西、四川发现“天坑”之后,首次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现“天坑”。 7月21日,记者随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组成的科考小组,对北方第一“天坑”进行了探索。这是一次探险性质的非正式科考。 21日上午9时,记者随科考小组一行四人向“天坑”下坑处进发。 科考小组组长、上方山国家森林管理处主任王永刚边走边为记者介绍路旁的植物。他告诉记者,路边有断肠草、天南星等剧毒植物,稍不留意就会中毒。 此前,记者为了更多了解“天坑”的有关知识,专门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宋林华。宋研究员曾是广西乐业“天坑”的科考组成员之一。据他介绍,“天坑”学术上称作“崩塌漏斗”。“天坑”的成因是原先下边是洞,洞顶崩塌,石头往下掉,形成了崩塌漏斗,被老百姓俗称为“天坑”。 一路上,王永刚给记者介绍说,上方山的“天坑”大概有70多米深。广西乐业等地区的“天坑”虽有几百米深,但是在洼地,地下是河,而上方山的“天坑”则不同,它在山上,位置很高,宽度近百米。 记者随科考小组一行人穿过浓密的森林向下坑点行进。脚下是厚厚的腐植土,扑面而来的是林中特有的飞虫。很快,大家都已经大汗淋漓了。 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老职工徐龙,是目前唯一健在的进过“天坑”的人。他和管理处年轻职工臧铁军肩膀上扛着几十米长的粗绳索,箭步如飞,率先到了下坑点。 下坑点在半山腰。记者举目望去,悬崖峭壁上星星点点长着一些植物。据了解,上方山位于太行山脉与华北平原的沟通地带,山的组成部分主要是6亿多年前的石灰岩。雨水把石灰岩切割成很深的峡谷,加上石灰岩可以慢慢溶于水,天长日久便形成了喀斯特地貌。这使得上方山的地貌景观既有流水地貌形成的峡谷,又有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山峰、溶洞、泉。上方山的石头很脆,石壁很陡,很多地方有70多米高。这样一种地质构造为“天坑”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这个坑并不是正圆形,它好像斜扣在山上。我们下坑选择的地点是坑沿最低的地方,这样可以相对保证安全。”王永刚告诉记者说。
|下一页||尾 页|
与 或 标题 全文 关键字 以上全部
·国家级治脑病新药思维源 ·中藏药治疗脑病新突破 ·治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 ·养肾·痛风·长寿 ·肝病泌尿脑萎缩新药介绍 ·强直性脊柱炎康复乐园 ·让中医辩证不孕不育 ·国医治股骨头坏死一绝 ·乙肝为何久治不愈? ·二千元垄断批发做老板 ·中医中药专治前列腺 ·治牛皮癣白癜风已成现实 ·专治痛风病的白衣天使 ·不孕不育的杏林奇葩 ·专卖店零售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