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乐业天坑群(多图)(1) 2001-04-12 10:38:46
据《央视国际》记者报道:今天刚刚从广西乐业发回的消息,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乐业天坑群国际科考探险队”已经全部抵达广西百色地区乐业县,各项准备工作正全面展开。 这支国际联合探险队是由来自国土资源部地质研究所、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英国牛津大学、美国洞穴学会探险俱乐部的科考、探险专家共同组成的。下午1点40分,队员们抵达乐业后,随即赶赴本次科考探险的重点目标,离县城21公里的喀斯特大漏斗——大石围天坑。专家站在600多米高的悬崖顶端告诉记者,这个喀斯特大漏斗里面是一个比较原始的生态群落,估计会有很多珍稀物种。 据了解,这次科考探险活动的重点目标——大石围天坑是一个罕见的集大型岩溶漏斗、地下原始森林、地下河流和地下溶洞于一体的奇特景观。据初步估计,它的垂直深度为600多米,为世界第二,坑底原始森林面积为世界第一,有20多万平方米。经过仔细研究,专家们估计可以用一天的时间,从较容易下岩的漏斗东面悬崖上打岩钉、挂绳索下到天坑底部,然后开始对天坑底部的森林、溶洞和地下暗河等进行系统的科学考察。 昨天下午,科考队首次用直升机对乐业天坑群进行了空中探察。从空中看去,大石围及其附近的20多个天坑密集地排列在方圆2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像一座座巨大的竖井,井井相连。大石围天坑底部还生长着茂密的植被,表明乐业天坑群还处于旺盛的活动期,极可能有新的天坑形成。此次空中探察证实了乐业天坑群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 今天上午,正前往大石围天坑的中外联合科考队,半路上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化石山。走在这条化石铺成的五公里长的公路上,专家们随手检起一块石头,上面都留有许多保存较为完整的动物化石。时隔几亿年,通过剖面仍然可以清晰看到动物的内在结构。 科考队的专家认定这些大部分是腔肠类动物,可能是单体珊瑚的化石。它们形成于两亿五千万年前古生代晚期的白垩纪,当时这里的气候适中,海水比较浅,生活着包括珊瑚在内的大量的腔肠动物。化石的发现对于研究古生物的地质环境很有意义,它们是华南地区由海洋变成陆地期间全部变化的极好的见证物。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宋林华研究员这个化石,是一种划时代的象征性的化石,它在全世界都具有一种普遍的地质世纪意义。
|下一页||尾 页|
与 或 标题 全文 关键字 以上全部
·国家级治脑病新药思维源 ·中藏药治疗脑病新突破 ·治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 ·养肾·痛风·长寿 ·肝病泌尿脑萎缩新药介绍 ·强直性脊柱炎康复乐园 ·让中医辩证不孕不育 ·国医治股骨头坏死一绝 ·乙肝为何久治不愈? ·二千元垄断批发做老板 ·中医中药专治前列腺 ·治牛皮癣白癜风已成现实 ·专治痛风病的白衣天使 ·不孕不育的杏林奇葩 ·专卖店零售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