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在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第二财季亮丽业绩的同时,联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柳传志宣布卸任董事长一职,并由47岁的首席执行长杨元庆兼任董事长。
功成身退
67岁的柳传志昨日深情地说,“我仍会像热爱生命那样热爱这个企业。 ”这是一个可以预期的结局,只因柳传志选择了一个最佳的退出时刻,这比他2005年第一次退出时显得从容。如果说柳传志2004年退出联想集团是“身退心未退”,那么此番辞任联想集团,以杨元庆此前6月对联想集团股权增持至个人最大股东为佐证,则可谓是相对“身心兼退”。
柳传志1984年创办联想,至今历经两次“卸任”:2000年,柳传志卸任联想集团CEO,保留董事局主席职务;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柳传志卸任董事局主席职务,仅保留董事职务。 2008年金融危机,联想经营出现较大规模亏损,柳传志复出,于2009年2月重新担任公司董事局主席。在他复出半年后,联想集团成功扭亏为盈。
从2009年年初复出到今日再度辞任联想集团,柳传志为期两年半的轮回,标志着联想集团已从风雨摇摆中安全靠岸。彼时,联想集团遭遇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的最大危机,业务运营11个季度以来首亏。而今,联想集团已实现连续8个季度增速大幅度超过竞争对手。
细心观察柳传志的进退之道,就会发现柳传志对自身角色转换的定位已近10年。而其真正从将到帅的角色切换,则是在2004年联想集团融合IBM个人电脑业务,尝试全面进军国际化后。其时,柳传志即将杨元庆推向台前担任董事长,而自己几乎完全退居幕后全心布局联想控股。但是,这个时段之于柳传志而言,应是“身退心未退”,这从柳传志之于管理层持股方面的变化即可看出。
只有在一个项目或一个产业相对成熟稳定后,柳传志给予管理层相对较大的持股机会后,才可确认其完全放手这可以从神州数码以联想集团的管理层股权结构变动可以看出。 2007年郭为通过管理层持股计划,拥有神州数码10.29%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的最大个人股东,可以显示柳传志已完全放手神州数码。同样,今年6月杨元庆通过连续增持,持有联想集团约8.7%的股份,成为联想集团最大个人股东,由此可以确定此时的柳传志真正选择放手联想集团。
柳传志曾经说过,“联想就是我的命,联想一天不成为第一,我就不离开”。而今天,柳传志选择“功成身退”了,当然联想集团现在还不是第一。不过柳传志说,“我走,是因为我对杨元庆已经很放心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如果联想集团再度陷入危机,柳传志即会置之不理,因为无论是神州数码还是联想集团,联想控股依然是其最大股东,而柳传志则是掌舵联想控股的联合舰长。
三化危机
柳传志曾于2008年7月出席解放文化讲坛,记者曾在现场聆听柳传志几度谈到了此前从未向外界披露过的创业往事,“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是我们适应外部环境的时期;90年代中期以后,我们开始和外界同行竞争。不过对我来说,最艰苦的时候,是90年代中期以前,那段适应环境的日子。 ”
柳传志曾披露了联想创业初期的种种艰辛。很少有人知道,他在创业初期被骗走了70%的启动资金。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秩序还有些混乱,联想很快又栽了个跟头,不过这次是被骗走了300万,而这也几乎让柳传志一蹶不振。 “当时想从深圳进口PC部件,找了家皮包公司,付了300万人民币后,对方就没影了”,柳传志亲自上门追讨了两个星期内,他每天半夜2点钟都会被莫名的恐惧惊醒。这样的夜惊直到3个月后才彻底康复。
与国外的PC产业竞争,并且获得优势,是柳传志以及联想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之一。柳传志感叹:“如果没有1993年联想等本国PC企业与国外同行的全力一战,并最终扭转国外PC几乎垄断国内市场的情况,我国的信息化建设速度不会这么快。 ”
柳传志回忆,“1993年,国内整个PC产业在对外竞争中惨败,联想也首次出现了完不成销售指标的情况,当时海外的PC产品占据了国内市场的70%。”此后,联想调整了销售、市场的战略,破釜沉舟在此年和海外企业展开全面竞争,“我带着联想的主要负责人去找相关部委领导下军令状,这次是要全面开仗了。 ”
今天回过头去看历史,2008年的柳传志恰恰是其职业生涯最困难的时期。 2005年,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上演了轰轰烈烈的“蛇吞象”。但到了2009年初,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这块业务几乎成了深不见底泥潭,让联想的业绩遭遇了双重的打击。这应该是联想遇到的第三次危机。
404 Not Found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