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向锦武在致辞中表示,科幻星球大赛为社会提供了一个展示科技创新成果的窗口,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激发更多年轻人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人才,期盼他们在人工智能、太空探索、生命科学等领域,孵化出真正改变人类命运的科幻级解决方案。
西班牙的翻译家、汉学家、科幻星球大赛科幻文学单元评审主席团成员夏海明表示,科幻星球大赛始终在探索未知的领域,挑战想象的边界,目前已成为推动中国科幻产业前行的关键力量。一路走来,大赛涌现出无数人才与佳作,尽显科幻产业的无限潜力。尤其是本届科幻星球大赛首次特别推出了新星扶持计划,帮助更多怀揣科幻梦想的创作者脱颖而出,让中国科幻的未来更加光彩照人。
腾讯公司副总裁刘勇表示,当前,全球科幻产业呈现三条显著趋势:数字技术深度重构创作生产体系;“科幻+”场景加速向实体经济渗透;中国文化符号在国际科幻版图持续崛起。腾讯作为一家科技和文化企业,正在也将继续在科幻领域躬身入局、不断探索。
本次盛典共揭晓科幻星球大赛三大参赛单元的9个冠军项目、27个优胜奖项目,以及5个“科幻新星扶持计划”项目。
著名科幻作家,同时也是科幻星球大赛的发起人王晋康、刘慈欣先后为科幻文学参赛单元、科幻IP参赛单元揭晓冠军奖项。刘慈欣在奖项揭晓前做了主题发言,他表示科幻是人类凝视未来的眼睛,科幻星球大赛奖杯折射的不仅是创作的光芒,更是文明向未知领域延伸的轨迹。王晋康则感慨,在人类探索未知的征程中,科幻文学用文字承载着人类对宇宙、科技与自身命运的无尽遐想,催生了众多影视巨制与科幻游戏,为各领域创新铺就道路。曾经书页间的幻想,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据了解,科幻星球大赛是中国自主打造的国际性综合科幻赛事。第三届科幻星球大赛于今年1月启动征集,本次大赛在赛事架构上进行了深度优化与多元拓展,设置科幻技术、科幻文学、科幻IP三大参赛单元和9个子赛道。在传承往届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大赛积极顺应行业发展最新趋势,将评选范围拓展至科幻游戏、场景营造等新兴领域,全方位覆盖科幻产业的不同领域。同时,为培育科幻领域新生力量,大赛特别推出“科幻新星扶持计划”,聚焦科幻文学与视听作品领域,为挖掘新人新作、充实行业人才储备提供了有力支持。大赛总奖金额665万元人民币,单项奖金最高达100万元。大赛征集期间,共收到来自10个海外国家以及国内26个省市和港澳台地区的747个参赛项目,其中国内项目716个,国外项目31个。大赛组建“院士+专家+学者”专业评审团队,聘请赵沁平院士、向锦武院士、刘慈欣等担任评审主席,72位行业专家参与本届评审工作,最终决出9个冠军项目和27个优胜项目,另有5个项目入选“科幻新星扶持计划”。冠军项目中,国外项目2项、国内项目7项。
本届科幻星球大赛9个冠军项目从科幻创作、技术研发、文学评论、影视制作等多维度,展示了科幻产业相关领域的创新性和蓬勃活力。
其中,科幻创作技术赛道冠军项目为北京生数科技有限公司的“国产视频生成大模型Vidu”,以技术自主创新和生态构建,降低了创作门槛、提升了效率,具有时长长、高动态、强可控的核心优势,填补了国产视频大模型空白。目前已在影视动画、广告营销、泛互联网娱乐等多个领域实现应用落地。
科幻体验技术赛道冠军项目是来自德国的科技公司HOLORIDE TECHNOLOGIES GROUP PTE. LTD的全球首个沉浸式车载娱乐XR/VR技术,Holoride是全球首家将自动驾驶与虚拟现实(XR)技术相结合,革新车载娱乐体验的公司。其核心技术通过实时获取车辆的运动数据(如转向、加速、制动)、路径规划和环境感知信息,为 XR 设备提供与乘客行程完全同步的沉浸式内容。这种同步不仅提升了观影和游戏的真实感,还有效缓解了传统车载设备或移动设备(如 iPad)带来的晕车问题。
科幻产品创新赛道冠军项目为深圳光子晶体科技有限公司的“nanoAR™ 透明高清和AR显示”,创新应用场景,将随处可见存量巨大的玻璃转化为视频信息载体,具备开创全新生态的潜力,应用广泛,多次斩获世界显示技术奖项。
据了解,3月30-31日,科幻星球大赛还在石景山区举办科幻星球大赛投融资对接路演活动,以大赛为平台,为优质科幻项目与资本方搭建桥梁,促进项目落地。
本次盛典现场,院线科幻电影《9000秒》、科幻剧集《三星堆未来启示录》、网络科幻电影《红土地》,与科幻游戏《群星纪元》的主创者进行了首发展示,为科幻影视与游戏项目打造了重量级首发平台。
2025北京科幻之夜暨科幻星球盛典仪式最后,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第四届科幻星球大赛宣布启动。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