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载满活鱼、蔬菜的火车吗?我的家乡就有这样一趟公益性慢火车:7272次列车,从湖南锦和到贵州铜仁,跨越71公里,菜农们乘着火车,把各种各样的新鲜果蔬拿到铜仁来卖。虽然离开家乡到德州读大学几年时间了,但是,7272次列车的鸣笛声就像一首歌时常在耳边响起。。。。。。
7272/7271次公益性慢火车
7272次列车是怀化至梅江,是这趟车的起点到终点,而锦和站与铜仁站是其中的站点之一,故事是发生在这两个站点之间。
7272/7271次公益性慢火车
清晰的记得,每天清晨6、7点,锦和站陆陆续续来了很多人,他们挑着扁担,背着背篓,来到这个小小的候车室等待列车,他们大多都是周边村子的老人,为了能赚上几十上百块钱,有的要挑八九十斤的菜去卖。
菜农们挑着菜篮子登上7272/7271次公益性慢火车
菜农在7272/7271次公益性慢火车上
车厢内,拆除的座椅处焊着固定箩筐的铁架,这是为了方便菜农们能更好的放东西。据了解,这趟公益性慢火车日均承运菜农150人,60岁以上占比82%,最高龄乘客89岁。“他们年轻时打工,老了回乡种地,火车成了最后的生计纽带。”列车长俞翔动情的说
7272/7271次公益性慢火车上的新鲜果蔬
故事一‖铜仁人的菜篮子与“湖南客”扁担情谊
场景转到早上9时的铜仁火车站后的金码头农贸市场,此时已人声鼎沸。有戴草帽的老汉挑着扁担疾步穿行,篾筐里的白菜叶滴着露水;有嬢嬢腿脚麻利地快速穿过人群,背篓里冰糖橙在阳光下泛着金红。
菜农们走下7272/7271次公益性慢火车挑着担子奔向市场
操着湖南口音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白菜一块五!柑子甜的赛蜜糖!”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在这条街买菜的娃儿们也长大了,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走上了工作岗位,但是始终记得,爷爷奶奶他们给麻阳菜农取了个别称,叫“湖南客”。老人们说:“湖南客的菜好吃,还便宜!”来到售卖各种东西的摊位上,白菜,洋芋,笋子,柑橘,活鱼……应有尽有。
菜农们的生意很火爆
时间到了下午两点,为了赶火车,“湖南客”们便收拾东西准备返回,对于他们来说,最开心的就是带着满满的菜来,挑着空空的菜篓回去,火车呜隆隆开走,巷子里留下的是新鲜的果蔬的香气和地上“湖南客”湿漉漉的脚印。
故事二‖从无序经营到规范市场
来到金码头市场“湘黔助农专区”雨棚下,麻阳菜农的菜筐沿线整齐码放。菜农们说,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他们没有固定的摊位,摆放的地方管理混乱,金码头本地菜农对占道表达不满,“湖南客”的扁担堵住消防通道,菜叶垃圾能堆半米高。
果蔬市场严格管理秩序井然
有问题就解决问题,百姓呼声就是命令。2021年,铜仁市将“规范跨省菜农经营”纳入民生实事,投入83万元改造露天市场,增设排水系统、统一摊位编号,卫生费降至本地商户的50%。“现在每月交30元,卖到中午就收摊,赶下午2点的返程火车正好。”“湖南客”们高兴地说道。
故事三‖慢火车驶向的乡村振兴路
铜仁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说,表面看是卖菜的小事儿,实则是跨省民生协作,这是一篇大文章。碧江区发改局数据清晰表明:2023年麻阳菜农在铜仁日均增收200元,带动本地菜价下降15%,投诉量减少九成。背后的管理账本更精细——与麻阳县建立跨省协管机制,互派监督员巡查卫生;摊位实行“两班倒”,下午2点湖南客返程后,闲置位置租给本地人卖干货;连公厕都装了热水器,供菜农冲洗胶鞋。
果蔬市场外景很接地气人流如织
全国81对公益性慢火车中,这趟湘黔列车因独特的跨省协作模式,成为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它不仅是菜篮子的“搬运工”,更串联起两省人的生计与温情,成了中国基层治理的鲜活注脚。
7272/7271次公益性慢火车运行图
公益慢火车: 满载幸福希望驶向百姓富裕路!
【德州学院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尹秋怡】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