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陆海空一体”智慧海洋新篇章
2024年4月7日,拜海船务集团旗下“科技创新型企业”拜海科技(BIEHIE TECH)正式宣布,成功获得由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颁发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证书编号为:UAOC-O-HQ-20250407099),标志着该公司成为国内首批在海洋场景中获准开展全链条商业化无人机运营的高科技企业。这一资质的取得,不仅是对拜海科技技术实力与安全管理能力的权威认可,更将为其在海上能源、远洋渔业、环保及应急领域的集团“海上猎鹰”业务注入强劲动力,也加速构建了“陆海空一体”智慧化的海洋服务体系。
运营合格证落地:技术合规双突破,解锁商业飞行新场景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是中国民航局针对无人机运营商的核心准入资质,要求企业通过严格的飞行安全管理、设备适航性、人员资质及应急预案等全维度审核。拜海科技凭借自主研发的智能无人机系统、高精度导航算法及自主避障技术,结合覆盖海上复杂环境的运营经验,历时18个月完成从测试飞行到资质认证的全流程,最终通过民航局专家组评审。
此次认证范围涵盖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及无人直升机等多机型,作业高度覆盖0-1000米空域,可支持昼夜及复杂气象条件下飞行,为海上场景的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拜海科技CEO潘俊伟表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的取得是公司从技术研发向商业化应用落地的重要里程碑,我们将以此为起点,推动无人机技术、AI技术与海洋产业的深度融合。”
赋能四大场景:“海上猎鹰”助力海洋经济效率革命
依托运营合格证资质,拜海科技“海上猎鹰”业务将全面拓展商业化应用:
1.海油钻井平台物资运输:通过大型无人直升机实现平台间设备、补给的高频次运输,单次载重可达1000公斤,满载航程1000公里,较传统船舶效率提升80%,并避免人员登离平台的安全风险。
2.海上鱼群勘探与生态监测:搭载多光谱成像设备的无人机可快速扫描海域,实时生成鱼群分布3D图谱,无人艇携带电子围网、侧扫声呐、单波束测深仪等快速响应,助力渔业企业精准捕捞,同时监测赤潮、油污等环境问题。
3.海上风电设备智能巡检:利用AI视觉识别技术,无人机可自动完成风机叶片损伤检测、螺栓松动排查等任务,单台风电机组巡检时间从8小时缩短至30分钟。
4.海上应急救援与搜救:在台风、船舶事故等紧急情况下,无人机可第一时间投送救生设备、定位落水人员,并与救援船舶、直升机形成立体协作网络。空中卫士随时待命侦查、海防巡检、干预突发、应急救援、抢险救灾等。
技术硬实力:构建全域海洋数据生态
拜海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自主研发的“海天链”智能管控平台,该平台整合无人机、无人艇、海洋卫星通信与海洋传感设备数据,可实现“飞行任务规划-实时监控-数据分析”全流程自动化管理。以海上风电巡检为例,无人机采集的高清影像可通过边缘计算实时分析,并自动生成维修工单同步至运维团队。此外,公司独创的“海上抗干扰通信协议”,确保在强风、高盐雾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数据传输,故障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60%。
行业展望:推动标准共建,领航智慧海洋
中国民航局华东地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指出:“青岛拜海科技有限公司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的获批,为无人机海洋应用树立了安全与创新的双重标杆。”未来,拜海科技计划联合海洋能源企业、渔业协会、船东协会及科研机构,共同制定“海上无人机作业标准”,并探索“无人机+无人船”协同作业模式,进一步打通海洋数据链。据透露,公司已与印度洋、中西太平洋和大西洋等渔场的渔业捕捞企业达成战略合作,2025年预计部署超过200架次无人机,服务范围覆盖主流远洋渔场海域。
在“海洋强国”与“低空经济”双重战略机遇下,拜海科技积极响应国家低空经济战略部署,在青岛莱西试验场验证商业化服务能力,聚焦技术创新和服务裂变升级,正以“空海一体”的科技之翼,重塑海洋产业的价值边界,为客户提供更高效、安全、可靠的无人机服务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