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金融EMBA——Global Study Trip | 法国站
在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正面临从规模扩张向生态共建的战略转型。法国作为欧盟经济引擎与高端制造中心,既是中企突破贸易壁垒的关键跳板,也是学习品牌管理、可持续创新的重要范本。
2025年3月,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金融EMBA项目主任王健教授与项目副主任彭尧博士带队,携手巴黎高等商学院(HEC Paris),以“企业创新变革与出海战略”为主线,展开了为期六天的法国游学。从奢侈品巨头的品牌韧性到初创企业的颠覆性创新,师生深入学习了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与全球化的战略预判。
学术洞察与企业实践:破解欧洲市场准入密码
法国经济与财政部特邀嘉宾Louis Bédier先生以数据揭示政策风向:服务业是法国经济的核心支柱,为了激发企业活力,政府通过“法国2030计划”预计投入300亿欧元扶持绿色科技、人工智能等战略领域,同时将公司税率从33%降至25%。
来自HEC的Ai-ting Goh教授以《全球大趋势:驾驭未来》为题与同学们探讨了技术创新、人口结构变化、环境可持续性等主要全球趋势。她指出:“法国市场的‘隐形门槛’在于文化共识——企业需将ESG(环境、社会、治理)融入价值链,而非仅视为合规成本。”
欧洲领先的亚洲食品电商平台——方圆食里(Waysia)创始人范晔君分享其破局经验:通过精准定位亚裔移民的“乡愁消费”,以预制菜供应链切入欧洲市场。
但真正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在于以互联网技术和数据作为核心驱动力,内部实现对整个价值链上数据的完全控制,从而进行跨部门合作和信息流交换,并持续迭代。“在欧洲,可持续不是标签,而是商业语言的语法。”范晔君总结道。
参访知名奢侈品制造商卡地亚(Cartier)于1899年开业的传奇旗舰店时,金融EMBA师生在视觉盛宴中了解了奢侈品行业的生存法则:卡地亚以百年工坊传承“手工温度”,同时以区块链技术实现钻石溯源,还顺应潮流推出了NFT数字藏品。
这种“传统基因+技术外延”的模式,恰与中企出海路径暗合。例如,中国新能源车在欧洲既要强调电池技术的硬实力,也需学会用西方美学重构品牌叙事。
走进全球最大的初创科技企业孵化器巴黎Station F,入驻的几十家顶尖初创公司中,人工智能(AI)的普遍应用趋势凸显了AI在各行各业中的重要性。与Argos Lab首席执行官Thomas Yang先生、AiTenders 首席执行官Geoffrey Guilly先生的交流中,他们的宝贵经验为金融EMBA师生提供了别具一格的创业视角,为全球创新创业生态注入更多活力与智慧。
数字化转型与商业革命:跨越山海的思想共振
参访全球领先的葡萄酒和烈酒集团保乐力加(Pernod Ricard)时,同学们深入剖析了其数字化转型案例:面对年轻消费者流失,保乐力加集团通过AI算法分析社交媒体声量,推出“马爹利元宇宙酒吧”;依托区块链构建威士忌溯源系统,用技术重新定义了奢侈品的稀缺性。
麦肯锡全球调研显示,全球范围仅有不到20%的企业认为自己的数字化转型取得了持续成效。数字化转型不是IT升级,而是组织心智的重构。这一观点在后续的课程中得到延展。
HEC教授Hélène Musikas以商业模式的价值主张和架构出发,引导同学们解构热点案例。例如,比亚迪在欧洲建厂期间,通过将电池回收业务嵌入本地循环经济网络,降低了欧盟碳关税成本——这印证了Musikas教授的核心观点:“在增量市场萎缩的时代,利润来自对价值链的创造性切割。”
在《成为成功的企业创新者》课程中,Tom Pullen教授以“设计思维三阶法”破解出海企业的创新困境。当教授剖析“去全球化”与“区域联盟”的悖论时,同学们意识到:中企出海必须学会全球布局、区域深耕——正如参访科技创新平台Hello Tomorrow时所见,它在5个国家设立当地办事处,既规避地缘风险,又实现技术协同。
文化领导力与战略远见:以法兰西文明照见未来
西方艺术史学者、法国国家博物馆讲解员刘海霞老师带领金融EMBA师生在巴黎街头漫步。走过圣日耳曼德佩教堂和拥有“文学和知识精英聚集地”之名的花神咖啡馆和双叟咖啡馆,沿着波拿巴街步行,感受“巴黎的灵魂之流”塞纳河,最终抵达巴黎圣母院。
Christian Monjou教授在凡尔赛小特里亚农宫(Versailles Petit Trianon)的沉浸式授课,则成为游学的思想高点。以法英园林哲学对比,凡尔赛的几何对称象征中央集权式管理,而英式园林的“自然野趣”则体现分布式领导。这对中企出海的启示在于——在欧盟市场,企业总部的过度管控易引发文化冲突,需在战略协同与本地自治间寻找平衡。
六天的游学结束,从HEC的课堂到凡尔赛小特里亚农宫,从Station F到保乐力加,金融EMBA师生共同见证了一个真理: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阶,不仅需要技术攻坚与模式创新,更需深植文化共情与生态思维。
当金融EMBA将“欧洲经验”转化为“中国解法”,当校友网络成为跨洋合作的节点,学习经历才能超越知识传递的范畴,成为中企出海新航海时代的思想罗盘。
正如一位同学在结业典礼所言:“以全球化的根系,滋养中国商业的常青树。我们从法国带回的不是埃菲尔铁塔的纪念品,而是一套重构价值链的密码。”
游学小记
戴制岳
银雁科技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兼董秘首席财务官
塞纳河的柔波将历史与未来编织成流动的史诗,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折射古典与现代的对话,西岱岛圣母院的飞扶壁诉说着时间韧性。
HEC教授揭示的"反脆弱创新"法则和展望全球发展趋势,在保乐力加酒窖百年橡木桶与现代AI品控系统中得到双重印证。当卡地亚经典坦克造型浮现时,我们触摸到法兰西商业文明将美学注入实用主义的精髓。
特别致敬金融EMBA项目组打造的黄金学习场域,让东方管理智慧与欧洲百年商道在左岸咖啡馆激荡出思想的马卡龙。
覃砚君
深圳金砖城市先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西南区总经理
来了巴黎,
你才会明白
工业化,标准化,效率化,规模化之外
还有其他有价值的东西。
那就是
刻在骨子里的自由
王朝的更迭
国家的变迁
都不会改变塞纳河水奔涌的浪漫和自由
埃菲尔铁塔的璀璨,
街头巷尾的艺术气息,
都在诉说着超越工业化的永恒魅力。
当我们被结构化和标准化驱赶喂养的时候,
不妨慢下来
体会一下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
樊 伟
郑州达喀尔汽车租赁有限公司
董事长
作为金融EMBA22级博文班学生,这次法国游学让我深刻认识到全球化创新不仅是技术输出,更是文化与商业模式的融合。
HEC的“创新画布”启发我们调整新能源车出海策略——从卖产品转向构建“硬件+本地化服务”生态;Station F的敏捷创业模式则证明“欧洲技术+中国供应链”的高效协同。参访保乐力加和对话驻法企业家让我明白:在欧洲市场,合规、文化认同和可持续叙事比价格更重要。
未来,我们将设立欧洲创新观察站,推动技术本地化,计划在法国试点“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并推动新能源车销售和租赁业务,探索欧洲市场机遇。游学最大的收获是学会用全球思维做本土生意——既要保持中国制造的效率优势,更要深入理解不同市场的核心需求。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