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25年4月18日——由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支持、全国保健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483)主办的《保健服务机器人技术服务规范》标准研讨会在深圳隆重举行。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行业龙头企业及技术专家的近百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的标准化路径。国内智能服务AI领军企业中科融创作为核心参编单位受邀出席,为规范制定贡献技术实践经验。
聚焦大健康产业智能化升级
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保健服务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中医理疗、康复训练、健康监测、居家养老等场景,但其技术标准缺失导致行业面临服务质量参差、数据安全隐忧等问题。此次研讨会旨在通过制定全国性统一标准,规范机器人技术在健康服务中的功能要求、操作流程、安全伦理等维度,推动行业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会上,TC483秘书长刘玲指出:"标准是技术落地应用的‘通行证’。我们不仅要确保机器人服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更要推动其与传统中医保健理论的有机融合,为‘健康中国’战略注入科技动能。"据悉,该标准将涵盖人机交互精度、隐私保护机制、紧急情况处置等关键技术指标,并首次提出中医经络识别、体质辨识等特色功能的量化评估体系。
中科融创领航技术实践
作为国内首家将多模态感知技术应用于康养机器人的企业,中科融创展示了其研发的"AI+中医"智能大模型。公司首席科学家王科在专题报告中强调:"标准制定需兼顾技术创新与临床实效。我们通过3万例临床数据分析建立的动态力控模型,可为标准中的力度分级提供重要参考。"目前,已在全国13个省市部署近百千康养机器人,积累的运营数据成为标准制定的重要实证依据。
会议透露,《保健服务机器人技术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向社会公示,预计2026年上半年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不仅填补了我国智慧健康服务领域的标准空白,更将引领全球保健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背景链接
全国保健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483)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致力于构建覆盖健康管理、养生保健等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此次标准研制工作纳入《"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重点任务,标志着我国传统保健服务业正式进入智能标准化时代。
参会的领导嘉宾: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原司长 崔钢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处处长 、一级调研员 史诗祯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原信息中心副主任、全国保健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庞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原巡视员、全国保健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刘文武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原国家标准技术审查部主任 姚晓静
全国保健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刘玲
深圳市保健科技学会会长 梁凯林
深圳市标准化协会秘书长 但丹
杭州宇树科技标准化负现人 王俊芳
中科融创运营总经理 贾杰森参会。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