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什么总对我忽冷忽热?
为什么每次我说什么他就逃避…
他到底爱不爱我?
………………
恋爱世界中,有各形各色的人以及每个人不同的恋爱方式。我们会发现,有的人在一段关系中,喜怒不形于色;而有的人,异常缺乏安全感…这其实就是不同的依恋类型在一段关系里的影响。个体在亲密关系中的情感依赖和互动模式,能够反映在亲密关系中的典型应对方式。
在测测,有一颗爱情树,这棵树由成人依恋类型、ABCRS、家族图三个心理测试组成。当你完成了这三个心理测试,即可获得属于你自己的爱情树——展现你在亲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今天,关于这颗树,我们来聊一聊亲密关系中的依恋关系。
依恋理论最早由心理学家John Bowlby提出,一开始为了研究“婴儿离开父母后所产生的分离焦虑”。后来,心理学家发现,这种依恋行为的影响会延续到人们成年,主要凸显在亲密关系上。
恋爱关系中的依恋类型主要分四类:安全型、疏离型、迷恋型、恐惧型。这是根据一个人的“回避亲密的程度”和“是否焦虑于被抛弃”的强弱所分的类:“回避亲密”程度高的人,在与人亲密时会感到不舒服,程度低的人则会在亲密关系中感到轻松;“焦虑被弃”程度高的人,会害怕他人离开自己、没有给自己足够的注意力,程度低的人则不会担心。
根据心理学家辛迪·哈赞和菲利普·谢佛的分类量表结果得知,成人依恋类型中的安全型占到60%,安全型依恋人格是相对另外三种依恋人格而言,是最为理想状态的恋人。他们理智、积极、包容性强,对待感情态度认真,对于一段关系有足够的信任和安全感。不过此类群体,他们也是有内心的一道原则底线的,如果一段关系反复逾越自己内心的那道底线,那么他们也会干脆利落的结束这段关系。
迷恋型依恋,也是恋爱关系中比较常见的依恋类型。这个类型的人,往往在婴儿时期很依赖父母在身边,会害怕父母会离开他们,抛弃他们。这类人在亲密关系中会表现的患得患失,没有安全感。会反复思考:他爱不爱我?他为什么对我冷淡?等等问题。其实内在原因就是他们害怕被抛弃的这种依恋风格所造成的…矛盾脆弱、疏于表达、容易焦虑都是这类人群在亲密关系中的典型表现。
疏离型依恋,正如同其字面意思般有着强疏远性。这种类型的人在婴儿时期,通常也是没有得到满足的父母的爱,父母对于孩子的诉求也是无法达到需求,因此导致自小起这类孩子会把诉求藏在心底,压抑自己的表达欲。疏离型依恋人格人群性格独立,有正确的自我认知,不依赖他人,拒绝和他人靠近,逃避亲密关系。和他们谈恋爱,会有一种永远无法让关系更进一步的无力感。比起爱他人,他们更爱的是自己。想想你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恋爱另一半?
最后一种是大家比较陌生的恐惧型依恋人格,由于这种类型的人格人群中占比为4%,因此比较少见。这类人格的人群最大的特点就是矛盾。当他们喜欢一个人时,他们的喜爱也会伴随着害怕对方的离开的恐惧。因此,这种矛盾复杂的心境也让他们在恋爱关系中会让对方因为自己的忽冷忽热的性格困惑。
不过所谓的依恋人格类型,并不能完全主导和决定我们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了解自己的依恋人格,认识到它对自己有无影响并主动去沟通解决是最为关键的。如果意识到自己的依恋问题影响到了正常的恋爱关系,小测建议可以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和疏导,努力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恋爱和生活!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