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业 界/ 互联网/ 行 业/ 通 信/ 数 码/ 手 机/ 平 板/ 笔记本/ 相 机 培训 学校 课程
当前位置:科技 > 快讯 >

世界强直日,一起走进强直性脊柱炎

世界强直日,一起走进强直性脊柱炎
2025-04-28 14:26:17 来源:看点时报

强直脊柱炎,一种慢慢让脊柱变得僵硬、逐渐“直不起腰”的疾病,我国正有超400万患者遭受着它的折磨1……

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六是“世界强直脊柱炎日”。今年借由这一疾病日,让我们一起走进强直,了解它的奥秘,也看看医学进步为患者带来的新希望。

小心这种腰背痛,可能是强直脊柱炎引起!

强直脊柱炎(AS)是一种慢炎症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还可能会伴发关节外的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强直1。

强直脊柱炎有哪些症状?

早期常表现为腰背部或臀部疼痛、僵硬,休息后加重,活动后缓解,这让很多患者误以为是劳累或普通的腰背痛,从而延误了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炎症会逐渐向上蔓延,导致脊柱活动受限,甚至出现脊柱强直、畸形1。

强直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外周关节受累。其中,膝及其他关节的关节炎或关节痛症状多为间歇,比如单侧的膝关节、踝关节肿痛等,这些症状通常较轻。但还有25%~35%的强直患者会出现髋部疼痛,这部分患者致残率更高,预后更差1。

此外,强直也会有关节外表现出现,包括前葡萄膜炎、银屑病及炎症肠病等1。

我国强直脊柱炎患者的特点

·“偏爱”男患者与女患者的比例为2~4∶1,女发病较缓慢且病情较轻1。

·青中年人更容易“中招”:强直患者的发病年龄集中在15~40岁,10%~20%的患者在16岁前发病,发病高峰年龄在18~35岁,而50岁以上及8岁以下发病者少见1。

·延迟诊断时间长:从发病到得到正确诊断的时间从3个月到38.5年不等2。

目前,强直脊柱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其中,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阳者发病率明显高于阴者(我国强直患者HLA-B27阳率高达90%左右)1。由于病情缠绵难愈,且可能导致残疾,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尽早规范治疗,抓住治疗“黄金期”

强直目前虽然没有办法根治,但是如果能够及时诊断加上合理的治疗,可以达到控制症状、改善预后的目的1。

在强直脊柱炎的发病中,附着点炎是一大特征病理改变,也是早期炎症的初始位点,并引起后续骨侵蚀、组织修复及新骨形成等一系列病理改变1,3。而细胞因子白介素(IL)-17A是引起附着点炎及后续结构进展的关键促发因素4-5。

对于强直患者来说,早期进行抗炎治疗不仅能够缓解炎症带来的疼痛,还有助于控制远期结构进展,也就是让患者离晚期的关节强直、畸形更远一点3。

强直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非甾体抗炎药、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等,这些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炎疼痛,但难以阻止病情的进展而生物制剂的出现,为强直脊柱炎的治疗带来了革命的变化,它能精准靶向炎症因子,更好阻止骨破坏、防止关节畸形,使疾病致残率大大下降,给广大患者朋友带来了新的希望6。

其中,作用于关键炎症因子IL-17A的生物制剂也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2024年8月20日,首个国产IL-17A抑制剂赛立奇单抗注射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填补了国产银屑病生物制剂领域的空白,2025年1月14日,NMPA批准了赛立奇单抗注射液的强直脊柱炎(放射学阳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新适应症的上市,成为首个获批该适应症的国产IL-17A抑制剂。作为 1 类生物创新药,赛立奇单抗注射液的上市彰显了国研新力量,展现了创新强实力,给广大中国强直脊柱炎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小结

在世界强直日这个特殊的节日,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共同关注强直脊柱炎,关注这群默默承受病痛的患者。而强直脊柱炎虽无法根治,但医学的进步正让“挺直脊梁”成为可能。愿每一份坚持都不被辜负,愿每一个“折叠人生”都能被温柔托起。

* 此内容不可替代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仅用于大众获取疾病和健康方面的知识科普,不能用于自我诊断病情,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到医院咨询医生。

参考文献

1.黄烽,朱剑,王玉华,等. 强直脊柱炎诊疗规范[J]. 中华内科杂志,2022,61(8):893-900.

2.林智明,许海霞,古洁若,等. 强直脊柱炎延误诊断的初步调查和原因分析[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8,12(6):375-378.

3.Poddubnyy D, Sieper J. Mechanism of New Bone Formation in Axial Spondyloarthritis. Curr Rheumatol Rep. 2017 Sep;19(9):55.

4.Gracey E, et al. Tendon and ligament mechanical loading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nflammatory arthritis. Nat Rev Rheumatol. 2020 Apr;16(4):193-207.

5.Schett G, et al. Enthesitis: from pathophysiology to treatment. Nat Rev Rheumatol. 2017 Nov 21;13(12):731-741.

6.冯佳,向阳. 生物制剂治疗强直脊柱炎的应用进展[J]. 临床内科杂志,2013,30(10):659-662.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关键词:

从工业以太网到TSN,光路科技打造矿山自动化通信新引擎

2025-04-27 17:04:24从工业以太网到TSN,光路科技打造矿山自动化通信新引擎

问道武当山,携手太极行:2025小糖乐学太极文化盛会

2025-04-25 11:18:44问道武当山,携手太极行:2025小糖乐学太极文化盛会

2025上海车展:中信科智联国产化全栈式方案,助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2025-04-25 11:05:112025上海车展:中信科智联国产化全栈式方案,助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智能化转型新路径:苏银凯基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解码客服张腾的智慧营销革新体系

2025-04-24 15:36:02智能化转型新路径:苏银凯基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解码客服张腾的智慧营销革新体系

荣裕合无痛消费模式:破局贸易挑战,激活中国经济新动能

2025-04-23 11:27:27荣裕合无痛消费模式:破局贸易挑战,激活中国经济新动能

德萃源品牌荣登央视三台联播 秉东方智慧焕活健康中国新实践

2025-04-21 09:13:04德萃源品牌荣登央视三台联播 秉东方智慧焕活健康中国新实践

相关新闻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