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趣味科学网站7月25日发表文章《什么可能导致人类灭绝?》称,从外星人入侵地球到灾难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围绕着什么可能最终导致人类灭绝,目前存在着多种理论。然而在研究这个问题的人当中,普遍的共识是:人类生存面临的另一些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更高。对于这些风险,研究人员称之为“生存风险”。下文列举了一些被研究人员最为看重的风险。
一、核战争
英国剑桥大学的生存风险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卢克·肯普解释说,生存风险不同于我们以往所说的“常规”风险或威胁。肯普研究了人类历史上的文明湮灭和如今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他向趣味科学网站的记者表示:“用典型的术语来说,风险应该由危险本身、风险承载体表现出的脆弱性和风险的暴露性所组成。你可以从小行星撞地球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在这个例子中,危险本身就是小行星。脆弱性在于我们无法阻止它发生——即缺乏干预系统。危险的暴露性则是小行星确实可以某种方式或形态撞上地球。”
以核战争为例,历史和流行文化让我们深深记住:核战争是人类生存面临的最大潜在风险之一。如果各国生产高浓缩铀,随着国家之间的政治紧张关系升级,我们面对这种威胁的脆弱性就会加大。这种脆弱性决定了我们的风险敞口。
和所有的生存风险一样,对于核战争可能会消灭地球上多少人口,目前还没有可靠的估计。但预计大规模“核冬天”——核战发生后气温骤降、食品生产受限的时期,其原因是核战后的大量烟尘进入大气层,阻挡阳光照射到地球上——所造成的影响将是极其深远的。肯普说:“根据我看到的大多数建模,那绝对是非常可怕的。它可能导致地球上的大量人口死亡,但其本身似乎不太可能导致人类灭绝。”
二、大流行病
滥用生物技术是另一个让研究人员夜不能寐的人类生存风险。这是利用生物学来制造新产品的技术。让卡西迪·纳尔逊特别担心的一个问题是:人们滥用生物技术,制造致命且快速传播的病原体。
作为英国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生物安全小组的代理领头人之一,纳尔逊研究人类面临的生物安全问题,比如新型传染病、大流行病和生物武器。她承认,经过人工合成、极具传染性和致命性的病原体可能比天然的病原体要危险得多,其有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消灭地球上的大量人口。
尽管存在这方面的担忧——尤其是在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但纳尔逊认为,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证据都表明新冠病毒并不是实验室中制造出来的病毒。)她说,虽然科技进步让人们制造人工合成病原体的门槛稳步降低,但“那也意味着我们抵御这种风险的能力正在逐步提高”。
三、从气候变化到人工智能
讨论人类生存面临的威胁几乎肯定无法排除气候变化这一项,这种现象已经在推动地球上的多个物种走向衰落和灭绝。它会导致人类也遭遇同样的命运吗?
伴随着气候变化而来的问题——食物无保障、水资源稀缺和极端气候事件——注定会在某些区域范围内日益威胁人类的生存。但展望未来,气候变化也是肯普所说的全球范围内的“生存风险倍增器”,那意味着它会放大人类生存面临的其他威胁。
关于人类灭绝的这种思考也凸显了生存风险之间的相互关联。历史告诉我们,大多数文明的湮灭是由几个相互交织的因素造成的。
关于这个问题还有另一种思考角度:人类面临的生存风险或许不一定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存。不过,它可能会限制我们作为一个物种的发展潜力——不管是我们进行星际旅行的能力,还是达到某种程度的技术主宰。纳尔逊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对我们的生存构成了几乎同样大的威胁。换句话说,它粉碎了我们关于人类存在目的的看法——有些人可能认为,人类存在的意义就是进步。”
属于这一类别的一个突出风险是人工智能:研究人员认为,人类无意中开发出的智能机器人可能会对我们实施广泛监控,或者在生理和心理上超过人类。它们将篡夺我们在这个星球上的主导地位。对许多人来说,这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了身而为人的意义。
四、人类本身?
无论这些风险有多么广泛,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人类在决定这些风险的严重程度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那么如果人类灭绝的最大风险就是人类本身呢?
这是萨宾·罗曼的研究重点。作为生存风险研究中心的一名副研究员,他研究了人类历史上包括罗马帝国和复活节岛在内的文明,对社会演变和文明湮灭进行建模。罗曼认为,大多数生存风险是人类“自己制造的”,根源于这些社会和它们创建的体系。在他看来,人类对持续增长的迷恋导致了剥削、星球破坏和战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只会让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些最大威胁进一步加剧,并加大人类面对这些威胁的脆弱性。
他把我们的文明比作一排多米诺骨牌,风险并不在于推动多米诺骨牌的那一下,而是它面对这种威胁的脆弱性。罗曼说:“在任何微小的扰动面前,(多米诺骨牌)都很脆弱。”
肯普同意这种逻辑。他说:“当人们问我‘人类面临的最大生存风险是什么’时,我倾向于在回答中‘打曲线球’:(糟糕的)国际合作。”这听上去或许有些离谱,但正因为如此,研究人类灭绝的潜在原因包含着一种务实的追求:它能阐明人类自身在加速或减缓生存威胁方面发挥的作用。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