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时节,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陈台子村沐浴在午后的阳光中,宁静祥和。
3年前,这个位于燕山深处的小村庄还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里出了名的贫困村,全村260户村民,有一半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125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3年来,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修通了,路灯亮了,桥建起来了,田间作业路硬化了,村里小学用上了自来水。特别是引水上山工程完工了,今后再也不用肩挑背扛地上山给果树浇水了。”提起3年来的巨大变化,陈台子村支部书记王建华感激地说,“多亏了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派来的驻村工作组,不光把村容村貌、基础设施搞好了,还指导村民依靠科技搞种植养殖,增产增收,村民们都说工作组是个‘智囊团’。”
陈台子村耕地面积只有650亩,全村880口人,人均不足1亩,但山场面积达两万余亩,阔叶植被覆盖率高,坐拥绿水青山。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驻陈台子村工作组经过实地走访,结合村情,依托村里丰富的资源,确定了陈台子村产业扶贫项目:特色种养业、庭院经济、红色旅游业等。
“科技帮扶是我们学校的优势,2018年驻村以来,我们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探索发展立足自身资源的产业项目,培养立村产业,为实现短期脱贫、长期致富打下基础。”工作组组长、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技学院副书记兼副院长王伟说。
村民陈仲春就是工作组科技帮扶的受益者之一。2016年,他建起了牛车沟木耳种植合作社,头两年木耳产量低,品相也不好,卖不上价。“工作组知道后,专门把他们学校的菌类种植专家请到种植合作社,现场查看,研究分析,为我详细讲解木耳种植养护的技术要领。这两年木耳产量、品相、价位都上去了,也敢扩大种植规模了,已经从一开始的10万棒发展到现在的60万棒了,接下来工作组还准备支持我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菌类新品种。”陈仲春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如何让每一户贫困户都稳定脱贫、长久致富呢?王伟和两位成员孙学文、赵赓在村里走家串户,征求村民意见,结合陈台子村资源优势和村内劳动力不足的现状,提出了“发展庭院经济,在陈台子村推广试种作物新品种,促进增产增收”的方案。
“我们为贫困户免费发放葡萄新品种——阳光玫瑰苗种560棵,成活率接近100%;免费提供2.5万株红薯新品种——烟薯25进行试种,免费提供小米新品种50余斤进行试种,目前产量和品质都很好,计划今年大面积推广。”王伟说,工作组依托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的科研优势,加大对陈台子村农业产业升级的帮扶力度,让贫困户和村民们依靠科技力量实现脱贫,走向富裕。
“目前各家各户的庭院都种上了阳光玫瑰葡萄,在后院山坡地散养‘溜达鸡’,对小米、红薯进行品种改良,增加附加值。”王建华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阳光玫瑰葡萄现在在南方每斤能卖到50元至80元,一个庭院至少能产1000斤,光这一项就能收入几万元。还有各家后院散养的鸡都是吃野菜和虫子长大的,下的蛋营养丰富,鸡肉质地紧实,去年年底,一只鸡卖到了120元,鸡蛋10元1斤。小米和红薯新品种去年试种就很成功,亩产量高,而且卖价高,比过去每亩至少增收1000元。另外,工作组还多次邀请农广学校和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的教授来村里进行果树栽培技术培训,今年果树也增产了。”
“庭院经济的成功尝试让我们对陈台子村脱贫致富有了充分的信心,也给了我们进一步拓展思路,谋划下一步工作的底气。”王伟说,通过查阅史料,工作组发现陈台子村拥有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抗日战争期间的藏粮洞、藏枪洞、会议洞、放哨洞等遗迹依然存在,于是他们立即铺设道路、修复保护古迹,将这些红色遗迹整合打造成陈台子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过县、市相关部门验收,今年8月28日正式挂牌“秦皇岛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截至目前,已有10个单位、300余人次前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村里贫困户通过提供农家乐体验和销售土特产品实现增收1万余元。
“不愁吃穿不愁住,有事可做有收入,这就是咱眼下的幸福生活!”陈台子村最后一户脱贫的贫困户刘长秘说。在他身后的山坡上,自家的300多棵果树结出了沉甸甸的果实,每个果实都闪耀着科技种植的光辉。(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通讯员 邵金霞)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