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种植区,目前已是100%覆膜种植棉花,但地膜成了新疆棉田“白色污染”的祸首。“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树迅团队率先开展早熟、耐低温、耐盐碱的无膜棉新品种选育,成功培育出中棉619,攻克了无膜棉品种选育和无膜栽培技术等难题。”10月7日,在新疆阿拉尔市举行的“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中期总结暨无膜棉现场观摩会”上,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党委书记潘燕荣说。
新疆占我国植棉总量的80%以上,地膜覆盖能增温保墒、抑制杂草和防病抗虫等。“然而,新疆棉田随着地膜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土壤中残膜量逐步增加,耕地质量逐步下降。严重影响着新疆机采棉的品质。”潘燕荣说。
解决地膜“白色污染”迫在眉睫。根据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将“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于是,在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我国棉区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与现代化战略研究”支持下,喻树迅及团队选育出的新品种“中棉619”,在南疆无膜覆盖条件下生育期120天,霜前花率95%,平均产量可达350公斤/亩。该品系还具有特早熟、耐盐碱、耐低温的特性,可保障棉花在无膜覆盖条件下的出苗率和成苗率。该团队研发的“南疆无膜棉新品种培育及其配套技术”入选2019中国农业农村十大新技术,被同行专家评定为“解决棉田残膜污染的具有颠覆性潜力的技术”“为彻底解决棉田残膜污染创新了具有颠覆性潜力的技术途径,关键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等。(记者 李禾)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