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早上推开窗户,依山傍水的兰州令人流连忘返,但是如果这些城市没有了水源,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央视主持人古兵抛出的这个问题,将论坛引向主题“节水与社会”。10月10日,第二届中国节水论坛在我国唯一一座黄河穿过的省会城市兰州盛大开幕。
节水技术的更新迭代,从黄河之畔说起
“做好水资源安全工作是未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科技创新是农业节水的根本之路。”正如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所言,中国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2260亿斤增加到现在的1.3万亿斤左右,灌溉技术对粮食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节水事业走出了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兴农之路。
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近几年来甘肃省高度重视农业绿色发展取得可喜成绩,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1%,列全国第一。”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介绍道。以“深度节水、极限节水”的思路,2013年以来,甘肃高效节水面积累计达到836万亩,万元GDP用水量较2010年下降了60%,打造现代智慧水利模式的同时,培育了大禹节水集团公司这样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大禹节水将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农业和水利领域,实践推进“水网+信息网+服务网”三网合一。“企业从酒泉走向全国,灌溉工程和扶贫项目达3000万亩,节约农业用水量达500亿立方米”,大禹节水董事长王浩宇说。
合力共赢,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节水事业,除了依靠科技支撑,还需加大政府、市场、社会三种资源统筹力度。“量水而行,节水为重,全面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要在用水定额管理、节水评价制度、重点用水单位监控、县域节水达标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水利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魏山忠表示。
财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用节水创新发展致富的案例,解读了如何规范运用PPP模式形成农业节水化投资保障机制。关于节水产后问题,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提出,“研究实体水虚拟水在‘二维三元耦合’系统中流动的规律,有助于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水约束的难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邓铭江院士提出的“西北水三线”空间格局引发热议,对于破解胡焕庸线、阳关线和奇策线的约束,实现国土空间均衡发展,改变西部面貌建立美丽中国贡献了创新思考。
久久为功,打造生态幸福河
“以节水为杠杆,才能推动生产和生活用水方式由浪费粗放向节约集约方向转变;以强化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为水资源管制底线,才能推进全社会的科学、高效、合理用水。”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何维对新时代治水方针的解读,正是中国节水事业的前路所向。
什么是幸福河,如何评价,怎样实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匡尚富院长展示了黄河幸福指数的综合分析过程。“水治理应找准主要问题与矛盾,强化科技创新和机制改革,一河一策,群策群力。”
“按照河西控水、南部保水,陇东调水、陇中优水的总体构想,通过保供水,抓节水,优配水,增绿水,防洪水五水共抓。”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表示,甘肃省委省政府将以建设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为目标,促进新时代甘肃节水工作开创新局面。(张文丽 杜英)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