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为“中俄科技创新年”。为搭建中俄学术、技术和产业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推动两国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广泛深入交流,促进两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俄罗斯科学工程协会联合会主办的第七届中俄工程技术论坛于11月24日在北京举办,论坛主题为“中俄携手 共创共赢”。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宋军在致辞中表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中俄科技创新年的举办,为两国科技交流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舞台。中国科协与俄罗斯科工联同是在本国有较大影响力的科技社团,期待双方可以共同维护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价值观,为国际科技合作增添正能量。目前,中俄工程技术合作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两国在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技术、纳米技术、高铁技术、环保节能、海洋极地等诸多领域取长补短,互助互利。我们坚信,两国科技界将进一步凝聚战略共识、深化信任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在全球科技治理体系中发出中俄声音,为全球科技创新合作做出贡献。
俄罗斯科工联主席、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古里亚耶夫·尤里·瓦西里耶维奇通过视频发来致辞。他表示,中俄双方围绕《中俄创新合作工作计划》开展工作,目前已经合作了10多项活动,包括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材料学、航空航天、自然资源与环保、教育医疗等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的多个重点领域。这些合作都是基于定期举办的中俄工程技术论坛,希望今后双方在《谅解备忘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交流与合作。
本次论坛设主旨报告和特邀报告环节,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杜祥琬,俄罗斯科工联第一书记、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德鲁卡连科·谢尔盖·彼得罗维奇,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李贺军,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梅沙尔金·瓦列里·帕夫洛维奇等多位中俄资深院士专家作报告,参与院士专家人数为历届论坛之最。
当前,中俄两国的科技创新合作正在向更务实的阶段迈进,双方更加注重促进两国科技合作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积极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积极推动两国科技型企业、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的务实合作提质升级。本次论坛,共有7个中俄优秀项目参与了论坛的项目推介。包括,在江西南昌分会场进行推介的“航空复材零部件RTM成型技术研究”“5G通信网络光模块开发及量产”;陕西西安分会场推介的“‘1+1’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杀菌技术——从新冠疫情防控到空气致癌防范”与陕西佰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俄罗斯机构或园区推介的“俄中IT技术领域合作”“俄罗斯国家技术转移协会NATT”“圣彼得堡科技园Ingria企业孵化器”。
本次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其中线下活动分别在中俄两国举办。中国境内主会场设在北京,另设立南昌、西安分会场。论坛还通过“科创中国”、光明网等平台进行网络直播,共有45万观众在线观看。值得一提的是,论坛首次设置了网上展厅,通过3D展厅形式长周期全方位动态展示中俄优秀产品和项目,后期将有更多内容发布。
2019年,中俄两国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宣布2020、2021年为“中俄科技创新年”。为积极配合国家外交大局,中国科协与俄罗斯科工联于2019年9月签署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文交流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作为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机制的重要补充,中俄民间科技人文交流合作对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
论坛期间还召开了中俄科技人文交流合作联合委员会首次会议,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任中方会议主席,俄罗斯科工联第一书记德鲁卡连科任俄方会议主席。中俄双方分别汇报了2020年执行《谅解备忘录》的有关情况,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关于青年科学家交流、数字经济示范项目、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中俄创新创业大赛等工作的进展情况。
本次联委会期间,中国科协与俄罗斯科工联达成共识,中俄两国间的科技创新的合作是一项非常长期的合作,不仅仅限于2020、2021年,因此,双方决定共同制定和实施《中俄科技创新合作总体方案(2021-2030)》。会议认为,中俄工程技术论坛是促进中俄工程技术界开展务实合作的基本平台,在此基础上将继续扩大论坛覆盖的领域和范围,同时打造更多的品牌活动;继续推进中俄深度合作,推动双方在新材料、先进制造、软件开发、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大型项目上互利共赢;完善中俄联席会议机制,适时召开下一次的联席会议,使双方的合作保持机制化沟通、制度化推进。
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俄罗斯科学工程协会联合会主办,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江西省科协、西安市科协承办。(记者战钊)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