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加速成长。尤其是以大数据、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发展较快,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远程办公、远程诊疗、在线教育、在线娱乐等需求激增,无人配送、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更是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发展活力,数字经济正在逐步构建新的产业形态,激发更大的创新活力。加强数字经济建设,赋能国内经济发展,有利于缓冲经济下行压力,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通数字经济发展渠道
全面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活力,关键在于持续创新,夯实基础研究,掌握高端技术,探索新型商业模式,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增强经济发展韧性,打通数字经济发展渠道。
一是重视数字高端技术基础研究,提升基础研发能力。从基础研究做起,促进数学模型、算法设计、模拟训练“一脉相承”,形成充分的技术储备,持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形成各类有助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新技术、新产品,防止因外部冲击而导致产业链断裂,并掌握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二是优化信息共享的软硬环境,大力发展“互联网+”。加大对数字技术基础科学与产业共性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更加重视6G、区块链、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和WiFi6的商用和覆盖,推进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实体经济数字化改造。继续推动创业园、加速器、孵化器等“双创”载体建设,不断完善注册、融资、专利申请、法务等相关配套服务。
三是鼓励商业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数字产业化进程。完善竞争性市场制度,加强技术创新体系法律建设,为技术创新提供保护。推动线上与线下、制造与服务、科技与市场、产业与金融相结合,鼓励企业创新商业模式。聚焦通信、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抢占数字经济产业化先机。
强化相关政策引导,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加快完善数字经济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强化政府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重点从政策渗透能力、政策支持力度、政府监管方式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提升政策渗透能力。加强政府顶层政策引导,利用数字经济强扩散性特征,加大数字经济对于传统产业的渗透,以数据链提升产业链、优化供应链、延长价值链,以产业数字化助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经济运行效率,释放经济增长潜能。
二是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做好数字经济引导规划,完善对数字经济的政策支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加快数字经济平台支持体系建设,促进工业全要素连接和资源优化配置。加大技术创新成果早期市场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数字经济改革示范和创新探索。
三是改进政府监管方式。创新数字经济领域的市场监管,适当放松管制,提升市场活跃度。促进数字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提高数字产品技术附加值,增强数字产品在国际贸易与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优势。打破数字行业进入壁垒,建立信用监管和行业自律机制。实施联合惩戒,打造各业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按照包容审慎的原则支持创新,密切跟踪新业态发展趋势,探索促进数字经济持续发展的监管制度。
培育数字经济人才,重视对消费者的数字教育
人才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培育数字经济专业人才,有利于夯实数字经济基础研究,有利于实现数字经济前沿研究新突破。
一是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模式,突破数字经济发展的人才瓶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推进普通高校、职业院校与科研机构、企业协同育人,推动形成“数字经济+X”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基地,打通人才链和产业链之间的壁垒,培养一批行业素养高、技能应用能力强的数字经济应用型人才。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探索建立更具前沿性、实效性的人才引进模式。建立数字经济人才库,遴选和培养中青年数字经济骨干人才,大力引进从事数字经济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高层次人才。
二是加大数字经济人才激励力度,鼓励创新创业创造。改革数字经济人才激励体系,健全数字经济领域科研成果保护、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保障的体制机制,提高科研人员特别是主要贡献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收益比例,探索实行项目工资、协议工资和年薪制等灵活多样的薪酬分配方式,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打造数字经济人才聚集高地。
三是重视对消费者的数字教育,弥补社会“数字鸿沟”。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展开精准数字经济教育,探索开发数字化教育工具,缩小社会“数字鸿沟”。加强数字经济理论研究与实务研究,构建数字资源收集能力和鉴别能力、数字知识利用和交流能力、数字内容创造和输出能力、数字安全维护能力于一体的多元数字教育框架,统筹提升消费者的数字素养。
重视信息治理工作,建设数字信息共享平台
信息是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必须通过科学管理,有效治理信息资源,安全有序推动信息共享利用,最大化发挥各类信息资源价值。
一是加强信息治理工作,提高数字经济安全性。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洞察机制,及时发现市场各类商机与危机;构建数字经济发展预警机制,稳妥做好风险防控应对;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纠错机制,确保面对问题时能及时快速反应。完善信用信息法律法规,打破信息共享壁垒,拓展信用信息获取渠道;建立覆盖所有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体系,实现信用信息开放共享。
二是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夯实数据管理水平。健全政府数据网站的公共数据资源,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数据整合共享,提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能力。在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推进数据资源及时开放,提高数据资源共享质量。加快形成政府监管、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投诉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数据综合治理格局。
三是健全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网络服务能力。完善“互联网+政务”体系,规范网上服务流程,实现行政审批“一站式”受理。不断完善便民惠民信息服务,利用移动应用、智能终端等网络化方式,构建多元便捷的惠民服务信息接入渠道。整合相关职能部门资源,搭建管理云平台系统,实现社会管理服务的网格化和精细化。(学者观察 黄庆华 胡梦佳)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